借國安之名續揮關稅大棒 擬擴大鋼鋁關稅
香港文匯報訊 特朗普愈發頻繁借「國家安全」之名,推動各類針對性關稅政策。《華爾街日報》周四(8月28日)報道,除今次撤銷小額包裹關稅豁免外,特朗普還計劃未來數月,擴大針對鋼鐵和鋁材的所謂國家安全關稅,其後照辦煮碗,公布針對半導體、重型貨車、藥物、關鍵礦物、商用飛機及零部件等行業的新關稅。
報道引述法律專家分析,特朗普政府向他國徵收對等關稅的法律基礎,是當局重新解讀總統可行使經濟緊急權力。多間受關稅政策影響的企業已就此提告特朗普政府,如果當局敗訴,料被迫向企業退還稅款。相較之下,以國家安全為名、針對特定產業徵收關稅的法律依據,是美國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允許總統在制訂或調整國家安全相關關稅政策上,擁有近乎單方面決定權。
料涵蓋更多日常消費品
特朗普政府還試圖擴大該條款的涵蓋範圍。報道指出,特朗普已宣布計劃將木材關稅擴大到進口傢俬,預計會涵蓋更多日常消費品。美國政府也已宣布擴大鋼鋁關稅徵收範圍,新增逾400個相關產品種類,從建築、農業設備、汽車零部件到工廠機械人等產業,都要為產品所含鋼鋁繳納50%關稅。
專門研究貿易法的美國律師行Dorsey & Whitney國家安全業務合夥人奧古斯汀·羅(譯音)指出,「第232條款是一種經過檢驗、行之有效的方法。從歷史上看,法院在案件調查時,多數都予以時任總統相當大的自由裁量權。」
不過分析師指出,特朗普希望透過大舉加徵關稅提高進口成本,鼓勵企業在美國生產更多產品的做法未必成事,反而或會增加在美設廠企業的成本。密西根州機械人行業組織「先進自動化協會」會長伯恩斯坦表示,「對機械人設備中所含金屬徵收新關稅,反而令企業更難有理由將製造業遷回國內。目前來看,這些關稅對美國的機械人產業和整個製造業似乎都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