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型巡迴展覽】抗戰勝利80周年巡展圓滿落幕 8天近10萬人共憶歷史 眾志成城鑄今朝 以史為鑒赴來日

●展覽吸引近10萬人次、435個團體入場參觀,帶領不同界別市民重溫了抗戰歷史,進一步激發了大家的愛國熱情。圖為入場者在獻花電子屏前鞠躬致意。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展覽吸引近10萬人次、435個團體入場參觀,帶領不同界別市民重溫了抗戰歷史,進一步激發了大家的愛國熱情。圖為入場者在獻花電子屏前鞠躬致意。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市民仔細觀展(上圖),並拍照留念(下圖)。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市民仔細觀展(上圖),並拍照留念(下圖)。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主辦的「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型巡迴展覽」於本月22日開幕,至昨日中午圓滿落幕。展覽吸引近10萬人次、435個團體入場參觀,帶領不同界別市民重溫了抗戰歷史,進一步激發了大家的愛國熱情。近570張珍貴圖片,近5萬字文字資料,共同匯聚成一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深化了香港市民心中的抗戰烙印。展覽稍後將深入全港18區及學校進行巡展,讓更多青少年深入了解這段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發揚愛國精神。 ●香港文匯報記者 康敬

  是次展覽用老照片、老報紙、老漫畫、老戰士口述歷史等素材展開敘事,共設4個展區。第一展區「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詳細講述抗日戰爭始末,第二展區「血濃於水 烽火旌旗」把抗日戰爭時期,港澳同胞與內地人民之間生死與共的強烈情感一一講述,第三展區「文章報國 輿論脊樑─抗戰中的大公報」講述戰火中文人以筆墨為槍彈堅決抗日的行動,第四展區「藝魂丹心 鐵線救國─抗戰中的葉淺予漫畫」展示了漫畫大師葉淺予與香港的緣分。

  語言雖異心相連 手語無聲勝有聲

  香港文匯報記者近日在展區中觀察、聆聽,展廳內有時交織着粵語、普通話、英文,還有「無聲」聽障朋友使用手語交流,不同背景的香港市民在展覽中感受着這份共通的歷史連接,如此沉重而有力。

  透過展品,他們看到戰火的殘酷,而倍感和平的珍貴,市民許女士在觀看家書放映時不禁潸然淚下,她對日軍在戰爭中的殘暴行徑感到憤慨,歷史真相有圖片、人證、物證,但日本至今未正式向中國道歉,甚至篡改歷史教科書,很不應該。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譚耀宗表示,當前世界上仍有國家深陷戰亂,而中國曾飽受戰爭之苦,因此更應該以史為鑑,珍愛和平,堅決避免悲劇重演。

  10歲少年勇做講解員 87歲老翁村口話抗戰

  他們感受到歷史的厚重,香港中學生何子健表示,英烈們為保家衛國而流血犧牲,這樣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前進!中國退伍軍人陳世強說,日本帝國主義的暴行絕對不能忘記,「歷史告訴我們,沒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就沒有人民的安寧。」更有長者回憶起戰亂時,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傷痛,寄語青年要爭氣;來自俄羅斯的香港科技大學大四工程系學生莫海龍看到展覽中一段「港九大隊營救美國士兵」的故事,讓他感受到歷史裏的「聯結力量」。

  他們感受到傳承的責任,年僅10歲的楊鏘熹這次主動報名成為講解員。他說,自己有責任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的重要性,大家更要記住歷史,珍惜和平。87歲的梁先生說,有時自己在村口遇見小朋友,還會和他們講抗戰的故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表示,抗戰是民族最艱難的時刻,也是團結最堅強的時刻;歷史留下的精神力量,正是指引我們走向未來的燈塔。

  將深入全港18區及學校巡展

  他們感受到未來的重擔,正如展覽開幕禮上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周霽的致辭,勉勵香港社會各界薪火相傳,眾志成城。愈來愈多的香港市民透過對歷史的探究而意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國家的繁榮昌盛絕不是必然,是通過先輩們的犧牲換取,我們必須為民族復興、為國家更美好的未來貢獻力量。

  在灣仔會展的展覽已告一段落,一眾市民均認為展覽頗具教育意義。稍後,展覽將深入全港18區及學校進行巡展,讓更多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深入了解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