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豁免小額包裹關稅生效 顯著推高跨國零售商成本 美政策擾亂中小企供應鏈 低收入消費者首當其衝

  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周五(8月29日)起正式取消豁免全球出口美國、價值800美元(約6,236港元)及以下小額包裹關稅。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宣布此舉為永久性,僅設半年過渡期到明年2月28日,每件貨物被徵稅80至200美元(約623港元至1,559港元)不等。物流專家警告此舉顯著推高中小企業成本,也會擾亂眾多跨國企業供應鏈,打擊電商運營,美國低收入消費者受打擊最大。

  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宣布,新政策於美東時間周五凌晨零時1分(香港時間周五中午12時1分)生效,沒有貿易夥伴可獲豁免。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宣稱此舉堵上致命漏洞,可以限制危險違禁品流入,拯救萬千美國人生命,每年為國庫增加100億美元(約779億港元)關稅收入。

  依照新規,所有透過物流公司寄送的跨境包裹都適用新關稅,由物流公司負責收取關稅、處理文件。關稅額分為三類,美國徵收「對等關稅」稅率低於16%的國家,包括英國與歐盟,每件貨物收取80美元(約623港元)。對等關稅介乎16%至25%的國家,包括印尼和越南等,每件貨物收取160美元(約1,247港元)。對等關稅高於25%的國家,包括加拿大在內,每件包裹關稅額達200美元(約1,559港元)。

  稱旨在打擊平價商品流入

  美國1938年起實施小額包裹關稅豁免,2015年將包裹價值門檻由200美元增至800美元(約1,559港元增至6,236港元)。美國政府統計顯示,伴隨跨境電商業興起,在美申請豁免關稅的小額包裹數目從2015年的1.39億件,增至2024年的13.6億件。特朗普政府宣稱會透過加徵關稅,打擊中國等地平價商品流入美國,還將鴉片類藥物芬太尼流入美國,無端歸咎於該政策。

  美國取消低值免稅待遇波及全球郵政網絡。歐洲郵政聯盟早前聲明稱,美國未有定義取消小額包裹免關稅政策的詳細流程,包括具體的關稅徵收機制、必要申報信息,與美國海關的對接方式等。考慮該情況,聯盟成員會暫停向美國寄送含貨物的郵件。

  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和商業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研究所所長庫默爾指出,全球多國先後暫停對美寄送小額包裹,企業採取此舉,是擔心後續成本高昂,這些成本除高額關稅外,也包括潛在倉儲費用,以及美國海關不接受包裹將其退回的運費。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學教授法赫爾巴姆,與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漢德維爾聯合研究警告,小額包裹關稅豁免是利好中低收入人士的貿易政策,多數從中受益者都是生活拮据、擔心物價的低收入民眾,如今取消豁免,將對他們造成不成比例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