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抗日英烈名錄 國民黨抗戰將士入選 名錄涵蓋不同群體代表 年齡最小僅13歲

●位於馬來西亞吉隆坡廣東義山克拉容路的雪蘭莪華僑機工回國抗戰殉難紀念碑,是馬來西亞首座南僑機工紀念碑。 網上圖片
●位於馬來西亞吉隆坡廣東義山克拉容路的雪蘭莪華僑機工回國抗戰殉難紀念碑,是馬來西亞首座南僑機工紀念碑。 網上圖片

●澳門鏡湖歷史紀念館。 網上圖片
●澳門鏡湖歷史紀念館。 網上圖片

●國民黨將領鄭少愚入選英烈名錄。 網上圖片
●國民黨將領鄭少愚入選英烈名錄。 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國務院29日印發通知公布第四批34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退役軍人事務部發出公告公布第四批43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其中,包含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日聯軍、華南游擊隊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裝,國民黨抗日將士,援華國際友人等不同群體代表。

  據介紹,今次公布的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是在各地遴選推薦、社會公開徵集、實地調研查看、專家和相關部門集中研究論證基礎上,綜合考慮紀念意義、建設規模、保護管理以及作用發揮等情況遴選出來的,包括察哈爾烈士陵園、八路軍夜襲陽明堡機場遺址、石人血淚山死難礦工紀念地、中共中央中原局舊址、鏡湖歷史紀念館、密支那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紀念設施等,共計34處。其中大多已被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

  遴選名錄有嚴格標準

  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的遴選,綜合考慮英烈職務、抗戰事跡、犧牲情節和社會影響力等,涵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各個方面,包含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日聯軍、華南游擊隊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裝,國民黨抗日將士,援華國際友人等不同群體代表。

  其中,年齡最小的是淶源縣南馬莊鄉狼牙口村兒童團團員王禾,1929年出生的他,犧牲時年僅13歲。在1942年的反「掃蕩」鬥爭中,有一天,在放牛途中,他將進村掃蕩的日軍帶入八路軍預設的伏擊圈後被敵人刺殺。

  入選名錄的中美空軍聯合指揮部副總指揮鄭少愚,則是國民黨空軍中最早的共產黨員,曾任國民黨空軍主力第四大隊大隊長。在抗日戰爭中,鄭少愚參加了在廣州、南京、武漢、貴陽、柳州、成都、重慶等地空戰,隻身擊落日機五架,配合友機擊落敵機數十架,共5次負傷,戰機負傷30多次,多次受到褒獎。1942年春率中國空軍飛行員前往印度接收美國援助飛機,途經駝峰航線時飛機失事殉難,年僅31歲。1981年,四川渠縣人民政府追認鄭少愚為革命烈士。

  蘇聯飛行員入選英烈

  上世紀三十年代,為幫助中國抗擊日本侵略者,2,000多名蘇聯飛行員先後參加了援華航空志願隊,在中國的藍天上與侵略者殊死搏鬥,其中200多人壯烈犧牲。今次入選的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奧列霍夫就是其中一位,他於1938年初在江西南昌犧牲。如今,他的名字被鐫刻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內的英烈碑之上。

  據悉,中國曾於2014年、2015年、2020年公布了三批共26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和1,085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

  國務院通知指出,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抗戰紀念設施、遺址保護管理,做好抗戰史料文物和英烈事跡發掘整理、宣傳展示工作,廣泛開展群眾性拜謁參觀、祭掃紀念活動,組織學習抗日英烈的英雄事跡,教育引導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充分認清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犯下的罪行,牢記中華民族抵禦侵略、奮勇抗爭的歷史以及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巨大民族犧牲和重要歷史貢獻,大力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戰精神,進一步增強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