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狀元紛來港升讀工學精英新課程 受港大學術聲譽吸引 讚港教育體系多元開放


特區政府正積極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全方位吸引世界各地優秀人才來港升學及研究。新學年即將展開,香港大學工程學院今年以創新培育模式推出的工學學士精英(BEng Elite)新課程,成功吸納多名本港及非本地頂尖學生,包括從日本來港的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滿分學生,及來自印尼的英國高考IGCE AL 4科A*「狀元」。他們都受香港教育體系的國際化與多元開放,以及港大的學術聲譽所吸引,期待能在港學有所成,在工程科技方面有較佳的發展前景。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
獲得IB滿分45分的Aryan SOKHIYA在印度出生,剛於日本完成中學教育。被問及為何選擇報讀港大時,Aryan表示,在申請階段他有機會線上與港大的教授交流,對他們闡述的工程學院課程願景深感認同,尤其欣賞課程首年後可自由選擇主修的靈活性,以及港大愈見受認可的學術聲譽。
在港能接觸不同文化背景者拓視野
原來,Aryan與香港頗有淵源,小學時曾在港就讀及生活。他認為香港治安良好,是舒適的居住地,加上作為國際商業金融中心,可提供大量實習與就業機會;至於與日本相比更國際化的環境,也讓自己能接觸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幫助拓寬視野。
Aryan分享道,自己會利用人工智能(AI)總結教科書概念學習新概念,獲取基礎解釋,並輔助撰寫實驗報告及時間管理,相信對在港大修讀工程學有幫助。
他又提到,在IB學習過程中,曾因專題論文不合指南要求而需重寫,結果於一個半月內完成原需一年的項目,一度承受巨大壓力,儘管在考試期間身體不適,幸自己仍憑藉扎實基礎順利獲得優異成績。
讚港大擁強大校友網 有利職業發展
來自印尼的Lucy TANSI(陳安),在IGCE AL的數學、經濟、物理及化學4科均獲A*佳績。她讚揚港大為學生提供豐富研習機會和擁有強大的校友網絡,有助於其在學期間以至畢業後的職業發展,因而選擇來港升學。擅長數量科目的她認為,相關學習應提前掌握公式和概念,並多與教師溝通解惑,她也會製作錯題本避免重複犯錯,是能獲得佳績的關鍵。
在港土生土長的中學文憑試(DSE)尖子林以康,亦是港大首批工學學士精英課程取錄的學生。獲3科5**、最佳5科38分(加分制)的他說,選擇工程主要出於興趣,而非單純着眼成績或就業前景,他尤其喜愛汽車、巴士等機械工程相關領域。
他又觀察到,香港工程行業近年受惠於創新科技的蓬勃發展,科學園和數碼港等項目正穩步推進,北部都會區發展亦為未來二三十年帶來良好前景,加上毗鄰深圳的科創基地,在零件供應和技術輸出有優勢,而香港更可作為國際港口與大灣區內地城件緊密連接,便利的交通條件顯著提升工程與科創行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