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行動》9·11登香江 張涵予 杜江再踏「龍鯨號」致敬深藍

●張涵予向央視記者解析驚險的潛艇觸底鏡頭 。  央視圖片
●張涵予向央視記者解析驚險的潛艇觸底鏡頭 。 央視圖片

●張涵予瞬間重回艇長角色。 央視圖片
●張涵予瞬間重回艇長角色。 央視圖片

●老艇長楊剛讚張涵予「有點像我」。   央視圖片
●老艇長楊剛讚張涵予「有點像我」。 央視圖片

●導演林超賢斥資10億元人民幣打造「龍鯨號」。 主辦方供圖
●導演林超賢斥資10億元人民幣打造「龍鯨號」。 主辦方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安夏、阿祖)中國首部深海軍事巨製《蛟龍行動》將於9月11日在香港上映,該片由香港著名動作導演林超賢操刀,黃軒、于適、張涵予、段奕宏、王俊凱等主演,以IMAX認證攝影機深入海底,斥資10億元(人民幣,下同)打造1:1真實潛艇「龍鯨號」。日前,央視電影頻道與張涵予、杜江重返「龍鯨號」,回顧拍攝艱辛,致敬中國核潛艇幕後英雄。

  導演林超賢沿襲其寫實暴力美學風格,為真實還原核潛艇內部世界,劇組邀請多位潛艇與魚雷操作等專家參與指導,組建近200人的專業美術團隊,歷時7年、耗資10億元,打造這艘全球最大的潛艇道具之一的「龍鯨號」,潛艇全長120米,寬11米,高16米,內設九大艙室,包括魚雷艙、指揮艙、導彈艙、主機艙、潛水器艙等,全部設備不僅高度還原,且皆可真實操作。飾演核潛艇艇長趙啟航的張涵予首次登艇時驚嘆其真實與細緻。影片中「龍鯨號」的官兵不僅要面對深海險境,更要於深海中在潛艇內外激戰。林超賢感動表示:「拍攝時危險重重,但演員們想都不想就親身上陣,讓我非常感動!」

  張涵予秒變艇長如數家珍

  日前,央視電影頻道主持人金澤與主演張涵予、杜江重返青島東方影都的「龍鯨號」潛艇拍攝場地,回顧拍攝艱辛。張涵予表示,潛艇巨大,拍攝時需借助升降機登艇,走進魚雷艙時,他談及片中命令「一艙封艙滅火」背後,是演員數月專業訓練的積累。杜江則現場演示如何敏捷穿過狹窄的水密門,他回憶過艙訓練時,蛟龍小隊隊員穿戴防彈衣及頭盔,經常磕頭卡門,所以動作需格外精準。

  張涵予指出,劇組特意將艇員宿舍床鋪抬高以適應拍攝。在戰略導彈發射井,他更是對各種魚雷與彈頭類型,如數家珍。而指揮艙則堪稱潛艇的「大腦」,張涵予細緻介紹內部操作與崗位分工,瞬間重回艇長角色,彷彿戰備狀態未曾離開。談及最驚險的潛艇觸底戲,張涵予和杜江強調地板是真實傾斜的,演員被吊起翻轉90度,只能抓緊懸空堅持,以還原深海潛艇驟變狀況。

  更令人動容的是電影顧問、中國核潛艇老艇長楊剛的親身經歷。他行動敏捷,雷厲風行,是張涵予飾演的艇長角色的原型。楊艇長盛讚張涵予的演繹,笑言張涵予「有點像我」,並透露選拔潛艇兵需經過半年士兵訓練、專業考核等,分至潛艇部隊,再經歷三大基本訓練才能上艇,就像師傅帶徒弟一年後才能合格。

  王俊凱獲老艇長楊剛親授

  談到王俊凱飾演的聲吶兵曹弘浪,楊艇長說:「王俊凱來時,我專門找他談話。我當航海長時領導聲吶班,每天早上要做聽音訓練,盲聽後在本子上寫,看哪個對,哪個錯。」

  楊艇長強調,中國核潛艇歷經多代研發建設者艱苦努力,一代退役才揭曉,包括黃旭華、彭士祿、趙仁愷等老一輩核潛艇建設者,過去大多默默無聞。《蛟龍行動》將核潛艇故事搬上大銀幕,不僅令國人振奮,同時也是給所有的海軍官兵,尤其是核潛艇部隊官兵一種激勵。他表示,「中國國力不斷強大,未來的武器裝備代表着我們國家、軍隊的水平。」

  那些深藏功與名的英雄,終被光影銘記。正如這艘乘風破浪的「龍鯨號」,中國電影人也正以矯健之姿,與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並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