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弦雅音】關愛基層的意義
姚 珏
前幾天是我好朋友蔡黃玲玲教育基金15周年的慶祝慈善晚宴,我很高興能夠帶領弦光展現樂團的基層孩子們,做開幕表演嘉賓。
晚宴的主題是「玲而共慶,雅善同行」,我覺得非常恰當地展現了蔡黃玲玲優雅善良,長期以來為社會教育作出的傑出貢獻。她一直對我們基層的孩子給予極大的支持,不光是捐贈獎學金給基層孩子,還支持他們到內地、到海外不同的國家作交流演出。她特別重視年輕一代認識中華優秀文化,培養「家國情懷」,增長見識開闊眼界,到國際上展現才華。這些年以來,她對我們香港弦樂團的支持,使得很多基層孩子得到機會,成熟成長起來,為香港培養未來藝術文化的領航者延續了星星之火。
蔡黃玲玲與我最相同的理念就是關愛基層,她特別希望為基層的弱勢群體雪中送炭。基層對於社會的和諧穩定,長遠發展意義重大。基層折射民生冷暖,反映民心相背。所有的政策出台和社會治理,基層都是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因此基層無小事,是社會安定繁榮的基石。我們長期用音樂關愛基層,已經看到了收效和未來。基層的孩子很需要關愛和協助,在我們的音樂教育下,看到他們的成長、看到他們的改變和自信,蔡黃玲玲也非常認同用音樂改變孩子們人生的理念。基層的孩子得到關心以後,也學會了擔負責任、關愛他人、協助弱勢,這也為未來社會培養了真正能夠凝聚人心、率領團隊、開拓天地的領航者。
我們國家自古以來,就有對基層的關愛傳統。自然界弱肉強食,但人類社會的文明程度恰恰是強者不欺弱勢,反而應該對弱小施以援手。中國的成語自古就有「鋤強扶弱」,清代梁啟超1902年發表的《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用這一詞評論墨家思想。中國的武俠精神,也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而「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更是對於國家社會和諧、基層民生冷暖的重視。
雖然時代變化,但基層的幸福感始終是衡量國家社會發展的標杆。從文化藝術來說,一方面我們關愛基層推動社會正能量的傳播,另一方面藝術的原創和延續同樣需要基層更廣大的土壤。社群媒體的發展,也改變了一些藝術傳播的規則,但本質上更需要與基層的聯繫和互動。日本歌星優里最早在新宿街頭演唱,後被明星看到邀請出席演唱會,才逐步走紅。從基層成長的他如今特別重視和基層的互動,他常在網上發布自己在街頭為路人演唱,甚至去學校、別人婚禮即興演唱,這種草根性,成為這個時代的人氣保障。
今年我們2025/2026年新的樂季即將開始,我們會一以貫之地重視對於基層的支持和參與。首場演出將是在香港參加國慶76周年的慶祝晚會演出,我不光率領香港弦樂團,還有亞洲青年弦樂團的孩子們一起演出。我們還委約香港的青年作曲家為明年回歸慶祝創作一首香港主題的音樂。我想音樂之源泉還是在我們生活的基層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