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80周年】德國青年向中山大學博物館捐贈父親珍藏歷史相冊 365相定格廢墟廣州 侵華日軍新罪證首展

●「廢墟中的廣州」相冊記錄了日本法西斯在廣州犯下反人類罪行的鐵證。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寶儀  攝
●「廢墟中的廣州」相冊記錄了日本法西斯在廣州犯下反人類罪行的鐵證。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寶儀 攝

●「廢墟中的廣州」展區首次公開一批日軍轟炸廣州的照片實錄,吸引不少觀眾前來觀展。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寶儀  攝
●「廢墟中的廣州」展區首次公開一批日軍轟炸廣州的照片實錄,吸引不少觀眾前來觀展。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寶儀 攝

●「廢墟中的廣州」相冊。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寶儀  攝
●「廢墟中的廣州」相冊。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寶儀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寶儀 廣州報道)入侵的日本軍車、流離失所的本地孩童、滿目瘡痍的廣州街道……今年7月初,德國青年Oscar Lebeck將其父親羅伯特·萊貝克(Robert Lebeck,1929-2014)收藏多年的珍貴歷史相冊「Canton in Trummern」 (「廢墟中的廣州」)捐贈給中山大學博物館(校史館)。這本相冊中的照片,在26日開幕的《廢墟中的廣州 抗戰中的中大》展覽上首次公開亮相——365張照片見證日軍轟炸廣州的滔天罪行,定格了侵略者踐踏中國山河、殘害中國人民的鐵證。Oscar Lebeck通過視頻致辭時表示,應當在真實的歷史背景下正確解讀這些照片,更希望它們作為歷史文化記憶的一部分,警醒後人銘記過往。

  本展覽分為「山河破碎 中大劫難」「文藝抗戰 筆劍同仇」「投筆從戎 武裝抗戰」三個單元,並特設專題展區「廢墟中的廣州」,首次公開一批日軍轟炸廣州的照片實錄。

  所有證據指向1938年的廣州

  羅伯特·萊貝克是德國著名新聞攝影記者,以報道剛果獨立運動聞名。Oscar Lebeck通過視頻致辭表示,父親在20世紀收集歷史照片的過程中,尤為關注在專業戰爭報道時代之前出現的攝影作品,這本相冊的戰爭照片也是其收藏品之一。父親去世後,Oscar Lebeck在家中地下室發現這本相冊,他猜測為其父親從其他地方收藏而來。

  今年7月初,Oscar Lebeck跨越重洋,親自將這本相冊從德國帶到廣州,並捐贈給中山大學博物館(校史館)。他直言:「第一次在地下室發現它們時,我無比震驚。戰爭場面觸目驚心。」照片中的悲慘景象讓Oscar Lebeck強烈想要查明它們的來源和故事。

  後來,在中國同學及中國內地專家的協助下,Oscar Lebeck得知所有證據都指向1938年的廣州,當時他就意識到不僅要保存好這些照片,還要在歷史背景下正確地解讀它們,最終他決定將其捐贈給中山大學校史館開展展覽與研究,希望它們作為歷史文化記憶的一部分,警醒後人銘記過往。

  老建築成辨認悲慘舊景的坐標

  Oscar Lebeck坦誠表示,「在歐洲,許多德國人,包括我自己,對日本在亞洲、在中國的侵略行徑,從前了解得確實不多。這些照片、這段追尋,給我帶來了極大震撼和影響。」他感謝所有為促成相冊歸藏中國並展示給廣大公眾而作出貢獻的人,並期待今年能再赴廣州觀展。他同時也希望通過相冊的展覽和研究,讓公眾清晰感知歷史真相的同時,深刻體會和平的來之不易。

  香港文匯報記者現場看到,這些滿目瘡痍的老照片讓人觸目驚心,當中有很多廣州人熟悉的地標建築,例如,憑借對岸的南方大廈和愛群大廈的獨特造型,可以鎖定當年廣州人民在濱江西路的珠江邊上遭受了劫難;通過黃沙火車站舊址,可以找到當年轟炸過後的廢墟所在地;而在一德路聖心大教堂,石室雕花門柱成為辨認悲慘舊景的坐標。

  策展團隊代表、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徐俊忠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廢墟中的廣州》這批照片是日本法西斯在廣州犯下反人類罪行的鐵證。「選擇將這批定格歷史的照片如數、原樣展出,目的不是煽動仇恨,更不是挑起對立,而是對日本法西斯蓄意洗白歷史罪責、製造錯誤的『二戰』歷史認知的荒唐行為的必要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