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美「航行自由」實為維繫海洋霸權工具
知名海疆問題專家王曉鵬對香港文匯報表示,近期美方在南海不斷挑釁、污衊中方,中方此時推出報告,意義在於以系統、專業、法律化的方式戳穿美式「航行自由」的虛偽性和霸凌本質:美國多年來標榜的「航行自由」,實為「美軍自由」,其本質是美方維繫海洋霸權的工具。他說,近年來,美國一邊頻繁派遣軍艦、軍機抵近偵察,闖入敏感海域;一邊炒作所謂「航行自由」議題,歪曲國際法概念,藉機抹黑中國、煽動地區緊張。中方此時推出報告,既是對美方污衊的有力反擊,也是對國際社會的一次輿論引導:強調南海秩序的構建應基於國際法原則,而非美方的雙重標準,從而爭取更多地區國家和國際社會對中方立場的理解與支持。
「航行自由」就是「美軍自由」
他認為,美國多年來標榜的「航行自由」,其本質是美方維繫海洋霸權的工具。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對東南亞一些沿海國家,甚至對自己的軍事盟友,美國所謂的「航行自由行動」都是在強調「規則」解釋的主導權,從而逼迫他國接受美國對海洋秩序的定義。歸根結底,就是為了炮製美國全球軍事存在的所謂「合法性」,確保其海空力量在關鍵區域自由進出,不受限制。換言之,美國所謂的「航行自由」,其實就是「美軍自由」,背後是赤裸裸的強權邏輯。
美將南海視作遏華重要抓手
王曉鵬進一步指出,近年來,美國之所以頻頻以「航行自由」為名在南海對中國發難,深層原因有三:一是戰略上把南海視為「印太戰略」中心地帶,將南海問題視作遏制中國的重要抓手;二是政治上借南海議題煽動盟友夥伴、維護其印太戰略話語權;三是國內層面利用炒作「中國威脅」來轉移矛盾、維持對外強硬姿態。
他表示,面對挑釁,中國可從三個方向着力應對:一是繼續深化同東盟國家的全方位合作,不斷排除外部干擾,把南海真正建設成和平友誼合作之海;二是堅持國際法和規則,以地區機制切實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化解域外勢力插手的風險;三是保持海上維權節奏,構建海上風險分級響應機制和分層應對機制。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