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開幕 《破·地獄》入圍逐「金鹿獎」

●電影藝術家田華現身中國長春電影節開幕式。  香港文匯報記者林凱 攝
●電影藝術家田華現身中國長春電影節開幕式。 香港文匯報記者林凱 攝

●劉燁和張鈞甯在開幕式上分享中國電影故事。 香港文匯報記者林凱 攝
●劉燁和張鈞甯在開幕式上分享中國電影故事。 香港文匯報記者林凱 攝

●中國長春電影節評委見傳媒。  香港文匯報記者林凱 攝
●中國長春電影節評委見傳媒。 香港文匯報記者林凱 攝

●劉燁自言出生在長影。香港文匯報記者林凱 攝
●劉燁自言出生在長影。香港文匯報記者林凱 攝

●李力持認為青年導演需重視基本功的培養。
●李力持認為青年導演需重視基本功的培養。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盧冶、林凱 長春報道)第二十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昨日開幕,本屆電影節以「新時代·新搖籃·新力量·新征程」為主題。至於本屆「金鹿獎」將評選出包括最佳影片、評委會大獎、最佳導演等十項大獎。18部「金鹿獎」入圍影片亦正式公布,由陳茂賢導演和編劇,黃子華、許冠文和衛詩雅主演的港產片《破·地獄》成功入圍。

  第二十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開幕式暨長影成立80周年電影交響音樂會上,奏響《松花江上》《我的祖國》《英雄讚歌》《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等跨越時代的經典旋律;演繹《長津湖》等組曲,彰顯新時代中國電影的創新力量。同時,長影80周年主題歌曲《我常想起你的模樣》,由歌唱家雷佳演唱。

  值得一提的是,在開幕式現場,電影藝術家田華驚喜現身,田華說:「這裏是我電影夢開始的地方,幾十年,我沒有忘記長影對我的培養。今年98歲的我,看到這麼多年輕的電影人,就像看到了當年22歲的我,充滿了活力,充滿了希望。」

  劉燁 張鈞甯動情講述百年電影故事

  在本屆電影節開幕式上,作為本屆電影節電影大使的劉燁和形象大使張鈞甯攜手講述與中國電影和長春電影節的故事。「從黑白膠片到數字熒幕,跨越百年的光影傳奇始終在書寫新的篇章,感受中國電影薪火相傳、永不磨滅的光輝,這就是中國電影的力量。」二人如是講述。

  劉燁說:「我出生在長影,父母都是老長影人,我感到非常榮幸,意義非凡。每年回到長春,都能感受到不同的變化。現在新民大街有很多現代的新元素,以及有吉林近現代史的展覽開展,長春有特別厚重的歷史,現代城市和歷史結合在一起,這種設計規劃非常好,有很多地方讓人感到驚奇和驚喜。」劉燁亦向記者分享了最近即將上映的作品,「最新的一部電影叫《四渡》,應該很快就會跟大家見面。」

  張鈞甯在受訪時表示:「今年是新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在這個特別有歷史意義的年份上受邀作為長春電影節的形象大使,就是壓力也大。作為一個新生代的電影人,就要用不同的方式,把更溫暖的情感、更富社會意義的一些議題,用更細膩的眼光去發現。」

  「金鹿獎」評獎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翻譯製作中心主任王璐介紹:「本屆電影節參評影片類型豐富、佳作雲集。自7月1日啟動徵片工作以來,至8月1日完成徵集,共歷時32天。其間,組委會向全國200餘家電影出品單位發出邀請,最終收到150部影片報名,其中符合參賽條件的共有93部。」

  報名影片題材多元,既有歷史史詩,也有現實題材與類型探索,展現出中國電影的創作活力與市場潛力,包括《志願軍:存亡之戰》《唐探1900》《南京照相館》《戲台》《長安的荔枝》《蛟龍行動》《從21世紀安全撤離》《好東西》等在內的一批口碑佳片悉數參賽。

  在第二十屆長春電影節上,中國香港電影的表現備受關注。香港導演李力持在本屆電影節中擔任評委。他在受訪時表示,本次「金鹿獎」有兩部香港影片參賽,分別是《水餃皇后》和《破·地獄》。他指出,這兩部作品都具有鮮明的香港風格,但在評審過程中,並不會因為香港電影的身份而獲得特殊對待,所有影片都在公平的基礎上參與評選。

  李力持鼓勵香港青年演員多到內地交流

  李力持回顧了香港電影曾經的輝煌,香港能夠爆發出驚人的電影能量實屬不易。然而他也坦言,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他舉例說,過去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時每年收到超過300部電影,如今卻只有幾十部,且多以藝術片為主,商業娛樂片數量大幅減少,難以帶動市場復甦。

  李力持亦在本屆電影節期間向香港青年演員提出建議:「香港的年輕演員應該多來內地交流發展,首先要學好普通話,加強與內地影視人的溝通合作。」李力持指出,目前香港本地市場空間有限,電影票房持續下滑。在這種情況下,內地市場為香港演員提供了重要的發展機遇。他強調,表演最重要的是共鳴,如果不了解當下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就很難演出打動人心的作品。

  同時,李力持也表達了對年輕一代電影人的期望。他鼓勵青年導演要重視基本功的培養,建議他們像老一輩電影人那樣,「我最尊敬的演員吳孟達,在進電影棚之前已經把所有的台詞都記好,連對手的台詞都記好,演員們都很愛他。我們永遠懷念吳孟達。」他認為,只有夯實基礎,尊重傳統,才能在電影創作道路上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