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才通」為港創正面價值 審時度勢研優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龍)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簽註去年12月底陸續到期,截至今年7月底,近1.4萬名高才逗留期限已屆滿,當中54%人申請續簽,惟三分之一的續簽高才不在港常住。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在落區後回應傳媒提問時表示,整個計劃運作符合他的要求,並為本港創造很多正面價值,而特區政府會審時度勢,研究計劃可優化的地方。

  李家超表示,當初提出「高才通」計劃,是因為全世界都在搶人才,而香港缺乏人才與人力,只有確保競爭力才可以令整體經濟發達。他當時定下的目標是每年吸引3.5萬人才,至今計劃是成功的,而他接觸的很多其他地方的政府都覺得「高才通」具開創性,有競爭力。

  他強調,搶到的人才可以貢獻社會,正面幫到香港:吸納的人才貢獻香港GDP是1.2%,而95%「高才通」人才工資高於香港工資中位數,證明市場需要高才,才會給予高於中位數的工資。

  續簽率逾半應續推 免流向競爭對手

  被問及高才續簽率方面,李家超表示,如果留下來成功率超過一半,計劃就應該繼續,否則競爭對手只會多一個優秀人才。他坦言,當然希望高才留下來成為香港長遠人才,但也明白優秀人才的確有選擇權。有些高才居於深圳或其他大灣區內地城市,但都是處於一小時生活圈,就如在紐約工作的人才亦會住在周邊城市。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這是很健康的發展模式。

  陪同李家超落區的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補充,勞福局會按照行政長官的指示推進工作,尤其會集中吸引貢獻經濟能力強的人才,包括高收入的A類人士、來自百強大學且工作經驗豐富的B類人士,同時會加強海外推廣力度,確保吸納更多國際優秀人才,為香港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被問及失業率上升,飲食及零售輸入外勞政策會否調整時,李家超表示,雖然失業率上升0.2%,有個別行業成功,有部分不太成功,但香港整體經濟發展正面,估計今年經濟增長2%至3%,整體工資亦有上升趨勢,工資中位數上升6.8%,消費形勢穩住,有輕微增長;第二季租賃數字上升三成,超過一半是餐飲業,相信是針對某些業界人士找工作的有利情況。

  他強調,特區政府將嚴打黑工及濫用輸入外勞機制行為,保障本地市民就業機會,並會持續支援受影響工人,協助他們度過轉型期。他對本港商界的靈活性和適應能力充滿信心,並呼籲各界共同把握經濟轉型中的機遇。

  孫玉菡補充,在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下,大前提是本地工人優先就業,只有在已進行四星期本地招聘後仍然有缺口的情況下,特區政府才會考慮作進一步處理。

  孫玉菡:發現一宗涉聘外勞後炒本地工個案

  在接受電視節目訪問時,孫玉菡透露,局方初步發現一宗涉嫌招聘外勞後解僱本地工人個案,「他(僱主)聘請了外勞,但他解僱一個本地工友……如果經過程序覺得是屬實的話,同樣地我們會毫不留情有行政制裁,行政制裁就不會讓他們提交申請。當然現有的你不能懲罰外勞,但他所有新的申請我們會暫停,還有之後我們也會一年內不接受該僱主的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