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與美學破疆 遠播四方

●元代 白地黑花題《山坡羊》元曲長方形枕
●元代 白地黑花題《山坡羊》元曲長方形枕

●高麗14世紀 青瓷鑲嵌粉盒
●高麗14世紀 青瓷鑲嵌粉盒

  近年來,隨着磁州窯遺址的陸續發掘,考古學家也發現了大量的窯具。所謂窯具是指瓷器坯件入窯燒製時能夠使陶瓷安全、完好燒成的各類輔助器具,多用耐火籠土製成。趙學鋒表示,窯具的發展變化,反映了製瓷工藝的變革,它是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的重要標誌。「窯具不是產品,當瓷器燒成後大部分窯具就被廢棄了。所以在磁州窯的渣堆中很容易找到支釘、匣缽、圓墊等窯具。」作為宋元時期北方最大的製瓷中心,磁州窯在同其它窯場的接觸中相互學習、借鑒,創造了以劃花和剔花為代表的多種陶瓷裝飾技法,影響着眾多窯場。

  趙學鋒說,其開創的彩繪技法為景德鎮青花瓷奠基,其粗獷寫意的風格亦滋養了河南當陽峪窯、鶴壁集窯,山西介休窯、江西吉州窯、四川廣元窯等南北眾多窯口,形成「磁州窯系」的廣闊脈絡。同時,磁州窯的技藝與美學,也自宋元時期突破地理疆界,同磁州窯製品一起沿陸、海絲路遠播四方。其白地黑花、剔刻工藝深刻影響了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地的陶瓷風格,甚至遠抵中東與北非。

  趙學鋒強調,如今,世界上名聲顯赫的博物館凡有東方藝術品陳列,無一不陳列一兩件磁州窯製品。黑白之色,既是磁州窯美學的核心,亦是文明對話的紐帶,跨越時空的文化交融中,磁州窯完成了從地域民窯到世界符號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