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罪法證組屢建功 善用科技速擒疑兇 入境處應對新型罪行組建「網絡神探小隊」 還原手機數據覓線索

●入境處反恐及情報科助理首席入境事務主任吳海量(右)與入境處特遣隊指揮官李烱超(左)。香港文匯報記者文禮願 攝
●入境處反恐及情報科助理首席入境事務主任吳海量(右)與入境處特遣隊指揮官李烱超(左)。香港文匯報記者文禮願 攝

●流動鑑證戰術車內配備多項先進設備。香港文匯報記者文禮願 攝
●流動鑑證戰術車內配備多項先進設備。香港文匯報記者文禮願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禮願)隨着科技迅猛發展,網絡罪行愈趨隱蔽,不少偽造證件、假結婚乃至非法勞工招募等跨境罪案,均利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進行。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型罪行,香港特區政府入境處於2021年成立網絡罪案及法證調查小組,以科技為基礎,結合情報分析和數碼法證等技術,全面提升執法能力。透過網絡巡邏、不放過每個微不足道的線索追查到底,以及掌握數碼法證復原技術,把手機電話內已刪除的證據還原破案,成功偵破多宗重大案件。入境處反恐及情報科助理首席入境事務主任吳海量表示,入境處正研發一套全新的大數據分析系統,「我們的目標是從被動追蹤轉向主動預防,提前發現犯罪苗頭,減少犯罪活動的發生。」

  九人編制的網絡罪案及法證調查小組隸屬於專責調查組,分為數碼法證分隊和網絡巡邏分隊。雖然陣容小巧,但成員經常建功。

  整合網絡情報 識別潛在風險

  入境處反恐及情報科助理首席入境事務主任吳海量解釋,小組的成立能有效整合過往案件資料與網絡情報的綜合大數據分析,有別於傳統「單一案件跟查」,能更精準地識別潛在犯罪風險點、涉案及涉事群體, 邁向「事前預警」及「主動防治」。更關鍵的是,入境處擁有自家專業的數碼法證分隊,能自行完成數據恢復、移動設備分析等工作,並即時製作法庭認可的法證報告,這不僅縮短了調查時間,還提升了舉證的準確性和效率。

  他憶述其中一次彪炳的戰績,是偵破一宗涉及偽造香港特區護照的案件。當時小組在網絡上巡邏期間,發現一篇涉及兜售偽造香港特區護照的可疑帖文。成員利用關鍵字庫清單進行網上巡邏發現有兜售假證照的帖文,遂追蹤發布者的網絡活動軌跡,分析其關聯賬戶及地理位置,成功鎖定涉案者的身份,並將情報即時轉交前線調查人員,結果成功在香港機場拘捕涉案者,並在其行李中搜出與帖文內容相符的偽造護照。

  與此同時,小組在2024年初的網絡巡邏中,發現內地公司以極低價格宣傳跨境清潔服務,初步判斷可能涉及有組織的非法勞工活動。入境處特遣隊指揮官李烱超透露,小組當年與犯罪集團鬥智鬥力,他說:「調查小組深入分析相關網絡賬號,包括註冊資訊、發帖規律及互動模式,鎖定目標公司背景及運作模式。為取得直接證據,調查人員喬裝潛在顧客,成功預約清潔服務商。當目標公司負責人及員工抵港時,特遣隊迅速採取行動,拘捕公司負責人及三名非法勞工。」

  除了巡邏網絡搜尋線索外,一部手提電話,也隨時是破案關鍵,吳海量憶述有次小組從五名自首的逾期逗留者的智能電話中,透過數碼法證技術復原出疑似偽造身份證的照片及非法勞工出勤紀錄,鎖定元朗一個物流倉疑似牽涉有組織黑工活動。調查人員迅速展開突擊行動,拘捕七名非法勞工及兩名僱主,並檢獲偽造身份證及他人身份證。

  參加國際賽事 練出實戰能力

  能獲得如此亮麗的成績表,全因調查小組成員均身懷絕技,更曾榮獲多個國際獎項。小組成員曾參加「第十屆國際刑警數碼法證專家小組會議」及「第二屆國際數碼法理鑑證挑戰賽」,成功奪得銅獎。吳海量表示,獲獎與否還是其次,實戰能力才是關鍵。「小組自成立以來已參與多項執法行動,處理435宗案件,涉及29部電腦、570部手提電話和61件其他數碼存儲媒體,總數據量高達62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