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學者:中共為抗日中流砥柱無須贅言


抗聯14年的浴血堅守,構築了中國抗戰「始於東北、擴至全國」的完整脈絡,凸顯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連續性與整體性,也印證了中國共產黨在局部抗戰階段便主動高舉抗日旗幟的歷史擔當,為認識中國抗戰的全貌提供了更準確的坐標。
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黑龍江省東北抗聯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張磊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日本於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東北,是其長期大陸政策的具體落實—先吞「滿蒙」、再併全中國,進而稱霸亞洲乃至世界。關東軍鐵蹄下,山河破碎、民生凋敝,資源與工業體系遭到長期系統性掠奪,雖無完整統計,但東北在全國財產損失最為慘重,僅黑龍江煤炭等資源直接經濟損失便超20億元。
不久前台灣地區仍有人企圖抹殺中共在抗日戰爭中的重要領導作用。對此,張磊說:「由於日偽軍在東北的高壓統治,封閉信息,造成關內各界對東北抗聯英勇鬥爭的情況知之甚少。抗戰勝利後,反動政權為了霸佔東北,極力抹煞東北人民的抗戰歷史,甚至叫囂『在日本佔領控制東北時期,共產黨並沒有什麼抵抗力量』。」張磊表示,「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共領導的東北軍民在淪陷中英勇武裝抵抗,多次粉碎日軍『圍剿』,牽制數十萬關東軍,使其難以南侵關內或北犯蘇聯,為全國戰局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分擔壓力,作出無可辯駁的重要貢獻。」
張磊認為,即便在1941年,日軍增至16個師團、總兵力達80餘萬人,展開更殘酷「討伐」的背景下,抗聯主力被迫轉移蘇聯遠東,但其接受現代軍事訓練並不斷派分隊重返東北開展游擊、搜集情報,仍積極為戰略反攻積蓄力量。
他強調,自抗戰勝利初期起,中共中央採取多種措施,加強抗聯鬥爭事跡的宣傳和整理,藉以闡明東北問題的歷史真相。中共中央東北局於1945年9月18日在瀋陽成立,負責人彭真和陳雲具體實施組織了抗聯事跡的宣傳工作,以大量無可辯駁的歷史事實,回顧了東北抗戰的歷程。《解放日報》《東北日報》等媒體刊登大量東北抗聯史料史實和英雄事跡的文章,捍衛了東北人民抗日勝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