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醫卡未必包 埋單才知不能用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弦、李芷珊)消委會的研究報告亦揭示,遙距醫療的保險保障範圍並不確定。被檢視的19個商家當中,8個透過訂立服務條款,迴避因病人使用其服務而可能引致的損失或傷害,所帶來的法律責任。同時,只有9個商家明確指出遙距醫療是否合資格申請醫保賠償,其餘10個則建議病人向保險公司查詢或沒有回覆。消委會消費保障政策、商營手法及申訴小組主席余承章舉例指出,有投訴人致電診所詢問能否以醫療卡結賬,但診所職員回答含糊,指除非職員親自檢視醫療卡,否則不能確認。結果當投訴人到達診所結賬及取藥時,職員才告知其遙距醫療服務賬單不能以醫療卡結賬。

  業界:原則上保險公司會接受申請

  消委會認為,保險公司在設計醫療保險計劃時,應將遙距醫療服務納入考量,中期則建議保險公司考慮擴展醫療保險保障範圍,更廣泛地涵蓋遙距醫療,以減少病人在使用遙距醫療服務時的財務憂慮。

  至於現有的醫療保險計劃,應考慮為常見的遙距醫療服務提供保險理賠安排,例如遙距診症、跟進護理服務、藥物等。而遙距醫療及當面診症服務的理賠標準應該一致,以確保病人獲得同等保障。

  香港保險專業人員總會會長張偉良昨日向香港文匯報表示,遙距醫療的保險理賠流程與實體診所看診大致相同,「原則上遙距醫療,保險公司都會接受申請。」

  至於遙距醫療是否屬醫療卡涵蓋範圍內,張偉良指保險公司提供的醫療卡種類繁多,大部分僅限住院使用,不包括門診服務,而遙距醫療並非住院服務。對於消委會的調查亦指約40%受訪醫生擔心遙距醫療會引發醫療事故和誤診,一旦判斷出錯,後果不堪設想。張偉良指出,幾乎所有專業人士包括醫生均會購買專業彌償保險以保障自身權益,遙距醫療亦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