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格桑花開映山河 團結奮進新征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情繫雪域兒女擘畫西藏發展紀實

●8月19日,遊客在拉薩大昭寺廣場上的花壇前拍照留念。   中新社
●8月19日,遊客在拉薩大昭寺廣場上的花壇前拍照留念。 中新社

●在西藏那曲市色尼區的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老人在排隊打飯。 資料圖片
●在西藏那曲市色尼區的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老人在排隊打飯。 資料圖片

●8月15日在西藏定日縣森嘎村拍攝的「定日6.8級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民房首批入住儀式」。 新華社
●8月15日在西藏定日縣森嘎村拍攝的「定日6.8級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民房首批入住儀式」。 新華社

格桑花開映山河 團結奮進新征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情系雪域兒女擘畫西藏發展紀實
格桑花開映山河 團結奮進新征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情系雪域兒女擘畫西藏發展紀實

  香港文匯報訊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拉薩召開,西藏自治區及其人民政府宣告成立,西藏各族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走上了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

  六十載櫛風沐雨,一甲子滄海桑田。

  據新華社報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西藏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和人民民主政權,實行改革開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從落後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封閉走向開放的歷史性轉變。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高度部署和謀劃西藏工作,確立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着力抓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帶領西藏各族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的征程上奮力前行。

  西南邊陲,120多萬平方公里的西藏,是重要的國家安全屏障和生態安全屏障,是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重點地區。

  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西藏工作,在推動西藏改革發展穩定的歷史進程中,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探索實踐形成黨的治藏方略,為西藏經濟持續發展、社會持續穩定、民生持續改善提供了重要保障。

  西藏發展面臨新機遇和新挑戰

  進入新時代,西藏的發展既面臨新機遇,也面臨新挑戰:

  看國內,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邊疆地區一個都不能少,西藏有着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牽掛;

  觀全球,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大調整、大分化、大重組之下,各類風險疊加。

  「西藏工作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西藏實現持續穩定和快速發展是對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重要貢獻」……面對新形勢,習近平總書記審時度勢,不斷思考如何治理西藏、如何進一步推進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

  「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

  2013年3月9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西藏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西藏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既濃縮了歷屆中央領導集體發展西藏的共同智慧,又體現出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的創造性發展。

  站在「治國」高度看「治邊」,立足「治邊」視角看「穩藏」。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對西藏地位和黨的治藏方略進行的前瞻性戰略思考,將西藏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戰略地位提升到一個全新高度。

  2015年8月,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召開的一次集中研究西藏工作的會議——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召開。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六個必須」概括了60多年實踐過程中形成的黨的治藏方略。

  新時代治藏方略「十個必須」

  5年後,2020年8月,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

  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必須堅持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戰略思想;

  必須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西藏工作的着眼點和着力點;

  必須堅持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的重要原則;

  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必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必須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必須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必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

  必須加強黨的建設特別是政治建設。

  從「六個必須」到「十個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始終居於首位。其他內容與時俱進,更新完善,充分反映出治藏穩藏興藏的內在規律,科學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問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 (小標題為編輯所加)

  數讀西藏60年發展成就

  政治

  ●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大會代表301名,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代表242人,少數民族代表佔代表總數80%以上,他們中絕大多數是翻身農奴。

  ●目前,西藏四級人大代表4.2萬餘人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佔89.2%,雪域高原各族兒女依法行使民主權利。

  經濟規模

  ●在60年的發展歷程中,西藏地區生產總值達到第一個千億元用了50年時間,而達到第二個千億元僅用了6年,目前正向着第三個千億元目標奮進。

  ●2024年,西藏地區生產總值達2,765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是1965年的155倍,年均增長8.9%。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5,444元,是1965年的121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578元,是1965年的199倍。

  教育

  ●截至2024年,西藏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618所,在校學生總數97萬人,超過西藏總人口的1/4。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西藏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人數由2010年的5,507人上升到2020年的11,019人。 

  交通

  ●1954年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創造人類公路建設史上的奇跡。

  ●如今,西藏初步建立起涵蓋公路、鐵路、航空等領域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西藏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2.49萬公里,所有鄉鎮和建制村公路通達率達100%,開通國際國內航線183條,川藏鐵路拉林段建成通車。

  生態

  ●目前,西藏將超過60萬平方公里國土納入生態保護紅線,佔全區國土面積的50%以上。

  ●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47個,總面積達41.22萬平方公里。

  ●2024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9.7%,主要江河湖泊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水體比例100%,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設立43.98萬個生態崗位,年發放補助資金超15億元。

  文旅

  ●2012年至2024年,中央和西藏自治區財政累計投入專項資金4.73億元,用於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開展傳習活動及保護利用設施建設等。

  ●2012年以來,國家累計投資48.9億元用於西藏公共文化建設;西藏各級公共文化機構年均開展文化惠民活動10萬餘場次,受益群眾近1,500萬人次。

  ●「十四五」以來,西藏已累計落實資金201.6億元,用於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國家公園保護設施、歷史城鎮保護提升等領域項目建設,推進文化產業更好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西藏有各類文化旅遊企業近2萬家,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2024年,全區文化產業產值達111.44億元,同比增長23.8%。

  來源:新華社 單位: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