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兵咸建議 推稅務優惠把握總部經濟增長機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業俊)新一份施政報告公布在即,不同專業團體紛紛向特區政府提出建議。羅兵咸永道昨日分享其對政策的建議,包括四個主要範疇:加強香港作為全球和區域聯繫人的角色;推動創新與科技的新增長引擎;優化金融市場以實現可持續增長;及提升香港成為首選地的吸引力。

  羅兵咸永道中國副主席兼管理合夥人李尚義表示,世界仍需要「中間人」聯繫東西兩方,足以讓香港繼續發揮其作為中國內地與全球市場之間「超級聯繫人」的功能。該行認為特區政府保持開放思維,積極推動香港成為亞太區樞紐,通過更緊密地與中國內地和地區夥伴合作以提振市場活力。該行建議通過建立策略性夥伴關係、技術創新和穩定的金融市場發展來增強香港的全球競爭力和金融韌性。

  籲提供職位配對 留住海外人才

  羅兵咸永道南部私人客戶及家族企業稅務主管合夥人王曉彥表示,香港正處於推動總部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稅務優惠和便利措施等策略性舉措顯得尤為重要。與2023年相比,2024年香港的地區總部數量增加超過5%,達到1,410家。香港必須把握這一增長機遇,為國際高級管理人員營造無縫且友善的環境。通過提供地區總部稅務優惠及設立一站式服務平台,將顯著提升香港對全球市場的吸引力,推動經濟持續發展,並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中國內地與世界之間「超級聯繫人」的角色。該行建議政府推出地區總部稅務優惠吸引更多企業。

  為鞏固香港的區域樞紐地位,羅兵咸永道建議優化現有香港的人才入境計劃,以確保其持續具備相關性和吸引力;設立專為來港企業及其管理層的一站式服務平台,協助他們順利落戶香港,提升整體便利性。該平台應包括職位配對,並提供育兒及長者照顧的財務支援,從而打造更有利於留住人才的配套環境。

  經濟和就業市場處結構性轉型

  對於香港經濟連續10個季度錄得增長,惟最新失業率升至3.7%,李尚義認為,香港經濟正經歷結構性轉型,需要時間吸引新動力以持續推動經濟增長並提供就業職位,相信本港未來的就業市場亦將出現轉型。該行建議,相信留港人才顯著增加將可帶動本地消費和經濟發展。總部經濟發展相信有更多海外企業來港發展並成立區域總部,將會增加本港勞動力需求。大灣區融合是大勢所趨,香港要利用此趨勢重塑經濟結構,相信未來北部都會區發展將為就業市場提供龐大機會。

  對於近日有團體建議延長港股交易時段至24小時,李尚義認為,未來確實有需要延長港股交易時間,但短期內不是港股的發展方向。他指出,調整港股交易時段需根據全球投資者習慣及不同時區股市的交易時段,首先要將亞洲交易時段與歐美地區的交易時段聯繫起來。他直言「即使24小時交易,如果無生意其實都無意義」,因此香港需要推出「獨家」產品,尤其是人民幣產品,才能搶佔市場份額,相信人民幣產品對海外投資者有一定吸引力,而香港絕對有能力發展更多人民幣產品,包括將人民幣產品在港上市。

  羅兵咸永道就施政報告提出建議

  加強香港作為全球和區域聯繫人的角色

  ●優化現有的香港人才入境計劃;

  ●設立專為來港企業及其管理層的一站式服務平台;

  ●推出地區總部稅務優惠;

  ●加快落實現有海運業稅務優惠及引入全新商品貿易稅務優惠;

  ●加快檢討與知識產權相關的稅務扣減;

  ●成立「海濱發展局」。

  推動創新與科技

  ●將北部都會區建立為科技公司總部的樞紐;

  ●政府部門推行人工智能試點計劃;

  ●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究所」與現有研究機構合作;

  ●舉辦頂級人工智能峰會;

  ●成立「躍進」人工智能基金。

  優化金融市場

  ●擴大場外交易(OTC)市場,為創新及初創企業提供前期融資交易平台;

  ●擴大以保密提交上市申請的範圍,納入雙重主要上市申請人、大市值及高增長公司;

  ●實施「新股通」,讓內地投資者認購香港IPO,並讓香港投資者認購內地IPO;

  ●完善海外發行人的股東保障標準指引;

  ●拓寬人民幣金融產品種類,輔以稅收優惠及發行成本補貼;

  ●分階段取消股票交易印花稅。

  提升香港成為首選地的吸引力

  ●實施特定稅收規則,確保證券化交易不會導致特殊目的實體(SPV)產生額外或加快產生稅務責任;

  ●擴大監管範圍至跨境證券化交易,包括在其他司法管轄區承認香港的SPV;

  ●提升目前基金和私募信貸的「退出」策略;

  ●擴展債券通,允許境內資產和投資重新包裝和證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