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無人機首送醫療物資 血液藥械運輸省時80% 軟硬件雙重備份 可抗中雨和7級大風 將用於廣深莞等賽區

●「機長」與醫療人員交接運抵的醫療血液樣本。香港文匯報記者敖敏輝  攝
●「機長」與醫療人員交接運抵的醫療血液樣本。香港文匯報記者敖敏輝 攝

●18日,首航儀式上,無人機搭載裝有血液樣本的醫療箱飛離醫院。香港文匯報記者敖敏輝  攝
●18日,首航儀式上,無人機搭載裝有血液樣本的醫療箱飛離醫院。香港文匯報記者敖敏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18日,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無人機配送醫療急救物資首航儀式在廣州舉行,一台旋翼無人機在位於廣州荔灣區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大坦沙院區裝載血液樣本後,快速起飛,10分鐘後,抵達位於廣州越秀區的廣醫一院沿江路院區,無縫對接送到醫生手中。相比傳統的地面運輸相同距離需要1小時,無人機運送血液樣本省時80%以上。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十五運會期間,無人機配送急救物資將廣泛運用於廣州、深圳、東莞等各賽區,這也是全運會歷史上首次使用無人機開展醫療急救物資配送服務。

  大型綜合賽會中,當運動員等賽會參與者遭遇突發狀況急需賽場緊缺的藥品、醫療器械乃至血液時,急救物資調運工作是時間與生命的賽跑。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是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57家定點醫院之一,將參與賽會急救醫療、醫療康復、心理危機干預、疾病預防與控制等服務。隨着近年來無人機技術和相關保障體系的日趨完善,特別是近一兩年來大灣區多個城市開展低空醫療配送試點,使得本屆全運會引入無人機配送醫療物資的條件成熟。

  起降雨中進行 專員現場作業

  18日上午,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無人機配送醫療急救物資首航活動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大坦沙院區和沿江路院區之間舉行。此前,兩大院區均已建成低空飛行起降點,在空管部門的批准下,院區之間也建立了一條常態化運行的航線。

  香港文匯報記者看到,在大坦沙院區和沿江路院區,起降點附近均有兩名被稱為「機長」的順豐速運專業人員現場作業,實時控制和掌握無人機飛行狀態。據介紹,通常情況下,航線沿線只要有較為穩定的4G或5G網絡,即可遠程控制無人機飛行。為了進一步確保穩定飛行、安全飛行,未來還會在場館及相關節點布設專用網絡基站。

  此次首航活動使用的是順豐研產的豐翼「方舟40」旋翼物流無人機,其最大載重為10公斤,續航里程約為20公里。首航活動在雨中進行,一架「方舟40」無人機首先從需求院區沿江路院區搭載醫療箱起飛,沿着以珠江航道為主題的飛行航線北上。10分鐘後,無人機順利抵達大坦沙醫院,「機長」迅速取下醫療箱,在數秒內完成與醫療人員對接。很快,院方將提前準備好的血液樣本送至「機長」手中,整個過程僅數分鐘。

  多機型待投用 滿足多距離需求

  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廣州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定點醫療機構將與賽會場館等重要節點之間設立臨時航線,一旦出現需要跨片區調配緊急醫療物資的個案,將很快啟動應急預案,迅速將所需物資進行點對點配送。

  順豐集團廣佛區科技場景總監林國強介紹,除了「方舟40」,順豐速運還準備了「方舟80」「豐舟90」等機型,三款機型續航里程從20公里到120公里不等,可滿足不同距離航線之間的醫療物資運輸需求。

  「設備軟硬件方面,無人機的電池、降落傘、動力等都是雙重備份,不會因突發故障而影響飛行安全和運輸效率。與此同時,無人機能夠抵禦中雨和7級大風,在複雜環境下也能完成配送任務。」林國強說,除了廣州賽區,順豐與深圳、東莞等賽區亦展開合作,陸續部署相關服務。

  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低空物流首次應用於醫療衞生保障領域,為賽事醫療急救開闢新通道。無人機作為智慧物流領域的前沿成果,依託低空飛行及智能調度技術,具有響應迅速、不受地面交通限制等優勢,可突破道路擁堵障礙,實現賽會所需醫療物資精準高效配送,全程可控。

  賽會無人機應用 (部分)

  1.無人機空中編隊表演:搭建低空舞台,如播報比分、空中藝術創作。

  2.低空物流:包括無人機運送醫療急救物資在內,多種低空物流方式在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上投入使用。

  3.開幕式創新運用:開幕式重要環節將有無人機創新運用。

  4.電力巡檢:氫動力多旋翼無人機將運用於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電線電路巡檢,為賽會提供電力保障。

  醫療急救配送無人機機型

  ❶「方舟40」八旋翼無人機:續航20公里,最大載重10公斤,導航、飛控動力和電源系統等採用多重備份並配備緊急迫降系統。

  ❷「方舟80」多旋翼物流無人機:支持20KG/60公里、30KG/30公里載重-航程組合,可拆卸貨倉容積達144升,可擴展設計支持拋投、索降、影像設備等任務載荷介入。

  ❸「豐舟90」長航程貨運無人機:載重10KG可飛行120公里,可實現賽區跨城運輸,擁有多動力、多傳感器冗余設計,全方位保障飛行安全。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