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名學員弘揚中華文化獲嘉許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芷珊)為推動中學生認識中華文化及探索傳統精髓,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團結香港基金主辦的「何以中華」文化大使計劃昨日舉行嘉許禮,表彰完成優秀文化大使培訓的179名學員,其中10名表現卓越的學生更獲頒「十大傑出表現優秀文化大使」殊榮,以讚揚他們學習和傳承中華文化的精神。有參與的學生指出,該計劃加深自己對非遺文化的認知,更發掘出將之融入日常生活的好處。另外,該計劃下一連4天於中環大館檢閱廣場舉辦的中華文化嘉年華今天(18日)迎來最後一天,現場設有工作坊與豐富的中華文化體驗,以及傳統中華文化藝術表演,冀提升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實踐能力,並鞏固自身的文化素養和演繹能力,進一步培養文化自信。
「何以中華」文化大使計劃為期3年,2024/25學年吸引23間學校合共逾萬名學生參與,共舉行114場互動講座及實體工作坊。
團結香港基金主席陳智思昨日在嘉許禮上指出,計劃選取具代表性的中華文化主題,涵蓋生活服飾等多元面向,參與的學生會接受深度培訓並參與文化交流考察團,走訪傳統建築學習課外知識,同時到不同長者中心作義工服務,向社會傳揚中華文化。
加深對非遺文化認知
本屆179位「優秀文化大使」中,10人因表現卓越而獲特別嘉許,當中五旬節聖潔會永光書院學生陳家樂表示,本身對中華文化有一定興趣,計劃期間參與陶瓷工作坊,製作日常杯碟和人偶作品;又曾到廣州交流及學習廣彩杯、象牙等不同非遺技藝知識。
他指自己製作廣彩杯時亦融入航空主題,嘗試將現代元素與傳統工藝結合,體現文化傳承的多元面貌。對於獲選為十傑,他笑言難以置信:「因為我係一個E人(外向型人格),終日煩着工作人員,多得他們包容與支持我。」
另一名獲選為十傑的元朗商會中學學生樊雅睛直言非常開心,指計劃加深了自己對非遺文化認知,例如透過粵劇工作坊學習手勢、服飾、化妝等技巧,更發現了傳統散粉與現代化妝品結合的好處,「能讓妝容更加服貼,讓人更光彩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