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港招受試者 行政總裁張文勇:研愛滋病成首項目 可增兩地相關領域合作


生物醫藥的研發,由實驗室到真正的產業化需要一個過程,當中最重要一環就是臨床試驗。由特區政府全資擁有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去年11月21日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啟用,深圳園區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中心同步開幕,以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行政總裁張文勇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等傳媒訪問時指出,香港擁有國際接軌的臨床經驗與標準化醫療數據,內地則具備高效執行與創新思維,兩地優勢互補,正是「一所一中心」的根基,而雙方上月簽署關於愛滋病的臨床試驗項目的三方合作意向備忘錄,作為首個跨境臨床試驗項目,香港團隊正進一步招募受試者,相信是次試驗,能進一步加強兩地在臨床研究領域的合作。●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
張文勇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啟用至今,已與72家跨國以及本地生物醫藥企業、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開展對話及交流,並於今年5月與兩所醫學院開展為期一年、逾70項涵蓋創新療法等的臨床試驗,重點聚焦癌症、肝病、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以及罕見病等領域。
已協助啟動5項臨床試驗
目前,試驗所已協助啟動5項臨床試驗,包括愛滋病疫苗、肝病先進療法、肝癌及肺癌等,而計劃中的項目則共有七項。
他指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一所一中心」,是香港與內地臨床試驗網絡合作的重要據點,以「一區兩園」的模式,由深圳醫學科學院營運的試驗中心合作共同建立「大灣區臨床試驗協作平台」,以拓展研發網絡,加快臨床試驗。
協作平台將以大灣區內超過8,600萬人口為基礎,為海內外的醫藥研發機構提供支援,協調開展多中心跨境臨床試驗,務求有關臨床試驗可以同時符合國家以及國際標準。
加快灣區病人獲先進診療
隨着河套香港園區首期建築正陸續落成,他表示未來會進駐港深創科園內的一幢大樓,屆時試驗所的面積約有2萬平方呎,將有更多設備和服務供科研創新機構以至企業使用,充分發揮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超級連繫人」作用,推動河套成為創新生物醫藥成果轉化「引進來、走出去」的窗口,加快粵港澳大灣區病人獲得先進診療,並推進新質生產力。
他並指出,河套園區作為臨床試驗所位置的重要原因,是無論數據以至生物樣本,也會牽涉跨境流通的安全問題,而河套園區能給予一個最好的平衡、安全和效率,現時的方向是希望樣本和數據可以集中在河套園區內使用,「但這是限制在園區內的,這樣便可以確保數據安全,跨境方面不會有安全問題,亦可以確保市民私隱可以獲得保障。」
此外,港深雙方代表上月29日圍繞已訂立的《協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工作實施方案》進行深入交流探討,並就首個跨境臨床試驗項目,與落戶香港科學園和深圳福田區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的醫克生物集團代表簽署三方合作意向備忘錄,攜手推動由醫克生物和香港大學愛滋病研究所合作、自主研發的愛滋病治療性核酸疫苗ICVAX的跨境多中心二期臨床試驗項目。
張文勇透露,現正通過真實世界數據分析篩選潛在受試者,期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的成立,能讓有關的臨床測試加速完成,「不需要像以往般等待,等了十年才到今日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