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老非遺謀新出路 體驗活動吸年輕人

● 山東省非遺肥城桃木雕刻項目傳承人、肥城市桃木雕刻協會會長程銀貴。 記者胡臥龍  攝
● 山東省非遺肥城桃木雕刻項目傳承人、肥城市桃木雕刻協會會長程銀貴。 記者胡臥龍 攝

  「這款和山東博物館聯名的桃木掐絲琺琅DIY體驗套裝,是在桃木雕刻工藝的基礎上,融入了掐絲琺琅工藝,很多孩子通過體驗了解肥城桃木雕刻。」王來新向記者展示手中的桃木雕刻文創產品。

  數據顯示,肥城桃木雕受眾正向年輕群體傾斜中,主要集中在30—50年齡段。從DIY套裝到線上直播,桃木雕刻的匠人們一直在努力貼近年輕人的市場,讓傳統老手藝煥發新枝芽。

  肥城市桃木雕刻協會會長程銀貴坦言,年輕人是未來消費市場的生力軍,也是傳統手藝人不得不面對的新挑戰。為了走近年輕人,程銀貴做了不少努力。他常去高校畢業設計展,從青年人的創作中捕捉靈感,改良產品造型。他向記者展示代表作品《形意壽星》,不同於傳統壽星的端莊寫實,形意壽星融入了現代理念,顯得笑容可掬、靈動活潑。程銀貴表示,肥城桃文化悠久深遠,位於「東西文化、南北文化交融之處」,能與大多吉祥文化嫁接,產生新內涵。他希望同年輕一代將肥城桃木技藝打造成獨有流派。

  希望打入香港市場

  程銀貴特別提到,「香港,是將來我們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希望桃文化在香港的土壤綻放。海外華人對桃文化有共鳴,是肥城桃木雕刻作品的重要出口對象,程銀貴規劃「瞄準華人比較集中的區域」。桃木小物件憑借精美外表尤為圈粉,隨着國潮風吹向世界各地。程銀貴計劃近期帶隊到日本調研市場,並與TikTok合作尋找海外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