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城誌】金聲玉振
●張武昌
在孔子誕生地山東曲阜尼山聖境景區內有個禮樂堂,會定時上演大型禮樂演出《金聲玉振》,其創作靈感源自《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演出以「禮樂文化」作主體,以「世界的孔子」和「孔子的世界」為立意方向,將詩、樂、舞等中國古典藝術形式與當代舞台裝置、全息影像等相結合,呈現出一場跨越時空的沉浸式藝術盛宴。
我們早前在禮樂堂裏欣賞了這場精彩演出,只見其以四季輪迴為背景,通過「太荒之始、啟蒙開智、少年授讀、君子加冠、大婚儀典、習禮修德、齊家治世、榮歸故里、聖賢大成」九個篇章,展現君子由凡入聖的過程,盡顯孔子文化、儒家文化精髓。當歷史文化與現代藝術交融,詩、樂、舞的展現都別具新意,仁愛禮樂的教導也變得生動有趣。
開智禮中,孩童叩拜先師;加冠禮上,青年男子束髮戴冠、聆聽教誨;婚禮場景中,紅綢舞動、夫妻對拜,將《禮記》中的「昏義」以舞蹈語言生動詮釋。當「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吟誦聲穿透時空,配合全息投影中浮現的竹簡文字,觀眾彷彿置身春秋學堂,與孔子弟子共誦經典。「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詩句作為演出的尾聲,也把演出推向高潮,讓觀眾回味無窮。
我們又來到「金聲玉振」廣場,穿過而立門,繼續向前,還有耳順廣場、天命大道,皆以儒家理念命名。廣場兩邊,曲折迴廊蜿蜒伸展。再向前,大道漸窄,兩旁松樹上掛滿祈願的紅絲帶,在金黃的銀杏葉間格外鮮艷。一個個祈福亭上也繫滿了紅色祈願卡,「金榜題名」「祈願納福」等卡片層層疊疊。
有人說,踏入尼山聖境,學習禮樂文化,便能摒棄生活的喧囂。品味靜謐,心懷寧靜,一路走來,確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