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深兩地簽合作協議 深化大型水生野生動物救護協作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昨日是第三屆全國生態日,香港特區政府漁護署與深圳市海洋發展局代表簽署《大型水生野生動物聯合救護機制工作備忘錄》,深化兩地大型水生野生動物救護協作,以及加強經驗和技術交流,以提升港深毗鄰水域的生態安全。
香港特區政府昨日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辦2025年全國生態日啟動禮暨研討會,為一系列環保及生態保育活動揭開序幕,並邀請內地及香港的政府與非政府機構代表、學者及專家,就生態文明理念及保育工作交流。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在啟動禮上致開幕辭時表示,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國家生態文明的倡議,過去兩年與內地簽訂了多份合作協議,涵蓋保育后海灣一帶的濕地生境、推進深圳梧桐山香港紅花嶺生態廊道的建設,以及加強兩地污染治理、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宣傳教育工作的合作。
卓永興:續加強保育高生態價值陸地海洋
同時,特區政府持續加強保育高生態價值的陸地和海洋,未來將在北部都會區設立總面積逾300公頃的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結合濕地保育、康樂旅遊和漁農業發展,同時推動水產養殖業現代化,及為市民提供優質的生態教育及康樂體驗,締造保育與發展並行。
他強調,特區政府會繼續善用香港山海都市近在咫尺的特質,拓展生態旅遊,並會在推展鄉郊保育的過程中,以嶄新鄉郊體驗吸引遊人帶動鄉村復興。
因應今屆全國生態日,特區政府早前已公布聯同逾30個非政府機構於昨日起的兩星期推出多項特別活動及優惠,包括免費開放設施、提供免費生態導賞團、夜間導賞、舉辦工作坊和講座、派發紀念品及在「綠在區區」設施以優惠積分兌換心儀禮品等。
李慧琼籲將保育融入生活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立法會議員李慧琼在致辭時表示,全國生態日的設立是國家邁向生態文明新階段的標誌,「國家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的進步有目共睹,現時更注重發展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她肯定特區政府就走向低碳未來所做的工作,包括擴建可再生能源設施、推動綠色交通和加建綠色建築物等,並呼籲大眾將保育融入生活,共建綠色城市。
其後,由香港理工大學暫任副校長(校園發展及設施管理)凌嘉勤主持研討會。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長聘教授王亞華,港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王予紅,香港文化與可持續發展中心總監茹國烈,特區政府漁護署助理署長(郊野公園)葉彥,以及環境及生態局鄉郊保育辦公室總監鄧文彬擔任研討會的講者,就鄉郊振興、自然護理及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