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N」力克美關稅 收入創歷史新高 聯想首財季盈利增108%勝預期

●在「全球資源、本地交付」的模式下,聯想完成了受關稅影響市場的競爭力不下降、市場份額不掉,盈利不減的目標。 資料圖片
●在「全球資源、本地交付」的模式下,聯想完成了受關稅影響市場的競爭力不下降、市場份額不掉,盈利不減的目標。 資料圖片

  儘管面對美國關稅政策及其他地緣政治動盪的挑戰,聯想集團(0992)核心業務的實力仍然強勁,截至6月的2025/26財年第一財季淨利潤同比大增108%,超過市場預期,收入同比增22%,並創下歷史新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昨在電話業績會中表示,「關稅沒有對聯想的業績造成很大的衝擊和影響」,在「全球資源、本地交付」的模式下,聯想完成了受關稅影響市場的競爭力不下降、市場份額不掉,盈利不減的目標。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曉菁

  截至6月的2025/26財年第一財季,聯想營業額同比上升22%至188億美元,創歷來最高第一季度收入,淨利潤大增108%至5.05億美元。按非香港財務報告準則計算,淨利潤增22%至3.89億美元。惟業績向好未能推動聯想股價走高,全日挫5.99%,收10.83港元,成跌幅最大藍籌。

  楊元慶指出,中美貿易戰「休戰」對公司而言是一個積極的情況。公司當季業績受對人工智能(AI)的需求拉動,美國關稅對公司的影響目前來看並不大。「我們的感覺比上一個季度好。這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確定性,而非不確定性。」

  本地交付方式有效規避關稅

  他表示,聯想透過本地交付的方式有效規避了關稅的影響,從而在各個市場也保有競爭力,且相信「中國+N」的模式會令公司保持持久競爭力。他強調,市場經濟環境都比較複雜,關稅波動還有其他的政治經濟環境的挑戰都在繼續,「中國是我們製造的大本營」,若比較成本,中國要遠遠優於任何其他地方。

  目前,聯想在十多個國家建立了逾30個製造基地,涵蓋亞洲、歐洲、北美等區域。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鄭孝明透露,目前墨西哥基地可滿足北美市場的需求,且現有產能布局已足夠靈活,暫無需額外在美國大規模設廠。

  儘管中美關稅戰暫歇,但包括個人電腦在內的中國對美出口產品目前仍面臨加徵30%的關稅。據楊元慶介紹,美國市場佔該公司總收入比例不到20%。

  研發支出增10% 推動混合式AI

  展望未來,楊元慶稱會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提升在創新和產品方面的競爭力。期內,研發支出同比增加10%,持續推動混合式人工智能創新的長期承諾。

  季內,三大分部均實現增長。包括個人電腦和手機的智能設備業務集團收入按年升17.8%至134.6億元(美元,下同),錄得過去15個季度以來最快的同比收入增長;經營溢利漲14.7%至9.5億元。包含服務器設備的基礎設施業務集團(ISG)收入按年升35.7%至42.9億元,經營虧損擴大至8,552萬元。方案服務業務集團收入按年升19.75%至22.6億元,再錄得創紀錄的收入,經營溢利增加26.4%至5億元。

  若按地區劃分,全球所有大區都實現了高速或較高速的營收成長。中國市場營收年增36%,恢復雙位數增長;亞太(除中國外)營收上漲39%,美洲及歐洲—中東—非洲(EMEA)地區收入分別升14%及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