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戰滿月盤點三之三】關稅戰反噬美經濟 對華衝擊影響可控

●3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不僅優於市場預期,且高於首兩月5.9%的增速。圖為小鵬汽車肇慶生產車間。 資料圖片
●3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不僅優於市場預期,且高於首兩月5.9%的增速。圖為小鵬汽車肇慶生產車間。 資料圖片


●5月2日,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內人氣爆滿。圖為顧客在選購帽子和飾品。 中新社
●5月2日,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內人氣爆滿。圖為顧客在選購帽子和飾品。 中新社

●FOST首席經濟學家馮建林
●FOST首席經濟學家馮建林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

  專家: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替代 全年5%左右增長目標料可實現

  自特朗普4月2日宣布所謂「對等關稅」,挑起貿易戰至今已滿一月。中國商務部在最新的回應中證實,美方近期通過相關方面多次主動向中方傳遞信息,希望與中方談起來。對此,中方正在進行評估,「說一套、做一套,甚至試圖以談為幌子,搞脅迫訛詐,在中方這裏是行不通的。」

  高頻數據顯示,關稅因素對中國的出口端和美國的供給側影響均已顯露。市場機構測算,美對華畸高關稅對今年中國經濟的拖累或介於0.7至1.5個百分點。面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中國可用超常規逆周期調節予以對沖,實現全年5%左右增長目標沒有太大壓力。有專家還指出,由於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替代,預計美國進口商將爭取中國商品的豁免清單,後續美對華超高關稅的持續性亦成疑。

  ●香港文匯報記者 倪巍晨 上海報道

  貨運數據公司Vizion的統計稱,4月前三周中國至美國航線的集裝箱預定量同比分別下跌5.4%、21.3%和44.5%。國家統計局數據也顯示,4月製造業PMI環比下滑1.5個百分點至49%,降幅顯著大於季節性,其中,新出口訂單環比下滑4.3個百分點至44.7%。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馬泓指出,美對華超常規的關稅加徵力度,對中國出口帶來一定影響,初步估算,對華關稅每加徵10%,中國出口增速或下降2至2.5個百分點。在美對華關稅未能減免基準下,2025年中國出口或下滑8%至10%,對GDP增速構成1至1.5個百分點的拖累,「相關衝擊在加大投資和消費等政策刺激中可完全對沖,本季GDP同比或增長5.1%。」

  第二波「搶出口」漸開啟

  關稅戰短期對市場預期帶來一定衝擊。FOST首席經濟學家馮建林測算,美對華關稅對中國GDP的拖累或在0.7至1個百分點,但中國完全可通過增發特別國債等方式予以對沖。從中央政策表述看,中國有足夠的應對與對沖手段,實現全年5%左右預期增長目標沒有特別大的壓力。

  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及宏觀經濟主管胡一帆觀察到,3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不僅優於市場預期,且高於首兩月5.9%的增速;其中,運輸設備、汽車、機電、IT設備等行業增加值增速分別達19%、11.5%、13%和13.1%,橡膠、化工、金屬加工等中游行業增加值亦錄得高個位數增長,「上述數據與『搶出口』現象相呼應。」

  高頻數據顯示,4月中下旬中國出口運價開始企穩,當月第三周港口貨櫃吞吐量反彈至年內高位、港口貨物吞吐量升見去年同期水平上方。華福證券首席宏觀及非銀分析師秦泰相信,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等產業鏈在二、三季度或啟動第二輪「搶出口」,「5月、6月中國製造業PMI有望小幅反彈。」

  馬泓強調,中國在貿易博弈方面積累了豐富應對經驗,有用「去美元化、稀有金屬出口管制」等反制措施,企業也通過開拓多元市場和提高產品附加值靈活應對外部衝擊。另一方面,目前對美出口在中國出口總量中佔比不足15%,隨着中國與東盟、歐洲、拉美、中東等國家或地區高標準雙邊自貿協定不斷落地,未來出口規模仍有拓展空間。

  美進口商料爭取豁免清單

  關稅戰對美自身的反噬亦開始顯現。香港文匯報記者留意到,各國輸美商品抵達美國港口前,貨運企業會率先接到訂單,市場常用港口卡車貨運量觀察美國進口端活躍度。物流平台FreightWaves的數據稱,4月以來美國所有港口卡車貨運量下降14.9%;其中,全美最大貨櫃港洛杉磯,4月卡車貨運量下降23%。無獨有偶,美國4月Markit PMI初值分項中,製造業採購量環比下降0.1個百分點至48.5%,而投入品價格則環比提升0.9個百分點至66.9%。

  白宮近期多次表示,正與中方就經貿問題進行談判,並會達成協議。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日前回應,美方近期通過相關方面多次主動向中方傳遞信息,希望與中方談起來,中方正在進行評估,「中方立場始終如一,『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指出,特朗普1.0時期,由美國進口商申請的被豁免商品佔比最高60%,其中多為供應鏈難與中國脫鈎的中間品和資本品,展現出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不可替代性。4月4日美國已發布豁免清單,速度快於特朗普1.0時期,涉及220.3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涵蓋半導體、醫藥、汽車零部件、鋼鋁等中間品和資本品,「美國企業或爭取中國商品的豁免清單,而非由中國通過談判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