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民進黨操弄「去中國化」不會成功


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座談會在成都舉辦 宋濤致辭
香港文匯報訊(綜合新華社及香港文匯報記者 向芸、李兵 成都報道)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座談會23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杜甫草堂博物館舉辦。兩岸知名文化學者、青年學生等約100人出席。
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宋濤在致辭時表示,習近平總書記今年4月在北京會見馬英九先生一行時提出兩岸同胞要堅定中華文化自信,10月在福建考察時強調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舉辦此次座談會,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實際行動。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根」與「魂」,是我們共同的傳家寶。共同弘揚中華文化,需要深化兩岸文化聯結、賡續中華文化血脈,需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定中華文化自信,需要擔負中華文化使命、推動中華文化創新,需要促進兩岸文化交流、推進中華文化繁榮。兩岸同胞要堅持「九二共識」,旗幟鮮明反對「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為國家統一、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在致辭時表示,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共享中華文化,絕不能數典忘祖。民進黨在台灣操弄「去中國化」,注定不會成功,我們有責任撥亂反正,守護中華文化。台灣青年要牢記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根源以及身為炎黃子孫的驕傲,增強對中華文化的情感與認同。
兩岸學者:堅決反對「文化台獨」
兩岸知名文化學者甘霖、葛劍雄、康震、蒙曼、霍巍、馮明珠、楊渡分別從不同角度圍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主題發表真知灼見、深入座談交流,一致認為兩岸同胞有着共同的歷史根脈和文化傳統、共通的民族心靈、共享的美好未來,要深化兩岸人文交流,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去中國化」、「文化台獨」行徑,共同傳承中華民族精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
台青:兩岸青年攜手共揚中華文化
兩岸青年學生代表從青年人角度談了看法,表示有中華文化才有根,有根才能站得穩、行得遠,兩岸青年在文化交流中互學互鑒,建立深厚友誼,將並肩攜手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嶄新活力。
座談會由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四川大學、馬英九基金會共同主辦。座談會前,兩岸嘉賓和青年學生共同參觀了杜甫草堂博物館,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冀兩岸青年用新技術傳播傳統文化
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座談會後,兩岸知名文化學者接受了記者採訪。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教授康震表示,座談會上大家都認為中華文明是兩岸之脈,「這是我們非常強烈的共識——中華民族源遠流長,中華文明未來可期,中華文明生生不息。」
兩岸在文化上有高度的同根同源,康震希望兩岸青年能常來常往、越走越親。在他看來,AI時代,年輕人對於技術的掌握、對於文化創新形態的發明,兩岸都有很多可以互鑒的。「因為我們對於這些文化都有共同的熱愛,只有中國人最懂得將自己民族的文化轉換成為世界其他民眾所共享的文化的創新形態。我覺得這方面兩岸的年輕人應該抓緊時間攜起手來,緊密地協同。」
對於如何加深兩岸青年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台灣知名作家、中華新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楊渡認為要共同創造一些平台。「文化能夠傳承的話,在於它有創造力。比如在AI創作、影視或者文學作品的創作方面,如果讓兩岸青年可以共同來創作的話,那麼這樣的創造力對中華文化是很有幫助的。」
楊渡曾參加過《兩岸家書》等大型紀錄片的創作,他表示這對於弘揚傳統文化有幫助,更重要的是在家書裏面去找到一種人的情感跟血脈的連接,從自己的家世、生命乃至於家族的生命史重新去尋根。「我會更期待兩岸的青年可以在這樣的追尋裏共同來創造出一些故事,共同來書寫他們未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