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上月社融規模新增2.34萬億
香港文匯報訊 中國人民銀行昨晚公布11月金融數據,其中,新增人民幣貸款約5,800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去年同期的10,877元跌近半;當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2.34萬億元,均低於市場預期。不過當月M1(狹義貨幣供應量)降幅收窄,居民中長貸較10月增近兩倍。人民銀行主管媒體金融時報引述業內人士對數據解讀指出,地方化債力度加大以及不良資產處置等因素影響了當月金融數據,但金融數據總體保持平穩,個人房貸企穩回升 ,一攬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顯效。
居民中長貸增量為半年最好
人行公布,11月末M2(廣義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7.1%,低於10月的10%、也低於路透調查中值7.5%;M1增長-3.7%,降幅較10月的-6.1%顯著收窄。11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254.68萬億元,同比增長7.7%;人民幣存款餘額303.65萬億元,同比增長6.9%。從當月金融數據信貸結構上看,居民中長貸增加約3,000億元,較10月增近兩倍,為6月以來最好水平;不過企業端需求仍弱,中長貸增量2,100億元,低於住戶中長貸水平。
金融時報報道指出,貸款核減會導致當月各項貸款餘額存量減少,不過不良貸款核銷只是銀行賬務處理,不直接影響實體經濟的經營活動。11月有部分不良貸款是通過打包轉讓出售,實現不良資產整體出表,此部分不計入社會融資規模,對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會有一定影響,但同樣不影響實體經濟的融資關係。「雖然地方化債力度加大、短期地方政府可能加速置換債務等因素影響信貸存量,但金融數據總體保持平穩。」
增量政策顯效 個人房貸企穩回升
報道還提到,本次數據裏值得關注的是,住戶貸款增速近期已在上升,主要是個人房貸企穩回升,個人房貸提前還款現象明顯減少,一攬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顯效。據央行數據,今年10月個人房貸發放量超過4,000億元,提前還款金額減少,提前還款額佔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的比重明顯低於一攬子增量政策出台前的8月。另外,房地產市場呈現積極變化,11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同比增速近一年半以來首次轉正,12月以來成交仍相對活躍,與金融數據改善相互印證,體現出房地產市場和居民信心的進一步恢復。報道指「據業內預計,未來有效信貸需求將逐步釋放。」
樓市需求有積極改善跡象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11月金融數據反映樓市需求有積極改善跡象,但新增信貸、社融及M2同比遜於預期,反映微觀經濟不夠活躍,企業和居民借貸意願不夠強。數據指向宏觀政策需進一步加碼,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為實體經濟活動營造適宜貨幣與信貸環境;並配合好積極財政政策實施,接下來降準、降息、結構工具等都可能陸續推出。
澳新銀行中國市場經濟學家邢兆鵬指,受隱債置換影響,11月新增信貸、社融和M2增速均有所下降。但M1反彈超預期,顯示經濟運行活力在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出後有所增強,後續預計M1仍將保持恢復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