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精選】藥明生物拓北美市場效益良好
資深財經評論員黎偉成
藥明生物(2269)股東應佔純利於2024年上半年達17.9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減少23.9%,較2023年同期所減的10.6%多減13.3個百分點。
即使業績表現差強人意,但該集團業務的最新發展有憧憬之道,特別是(甲)市場方面,能夠在力拓(I)北美市場取得良效,收益於2024年上半年達50.09億元,同比增加27.5%,較2023年同期39.27億元升0.8%要良佳得多;而(II)內地市場收益14.17億元同比減少14.17%,上年同期則持平於17.92億元,有待改善。(III)歐洲市場收益18.63億元則減26.96%,而上年則大增96.8%倍,大有急轉直下之概。
另一個重點,為(乙)該集團歷經十餘年的持續建設發展,已成功進階成為(一)領先的端到端生物藥CRDMO(合同研究開發及生產組織)業務的藥企。CRDMO的特點是可賦能客戶和合作夥伴開發生物藥,提供綜合一站式服務,實現從概念至商業化生產的全過程;而「跟隨並贏得分子」策略的指引下CRDMO業務模式持續推動強勁的可持續增長,於非新冠項目領域尤為明顯。
此使(二)綜合項目於2024年6月末時達742項,比2023年的621項增加121項,其中(1)後期(第III期)項目56個,比2023年的44個要多12項,而(2)早期(1/2期)臨床開發項目359項,較上年的286項多73項。
和(三)訂單方面:(1)未完成訂單總量201.65億元,(2)未完成服務訂單130億元,和(3)未完成潛在里程碑付款訂單71.05億元,與上年同期大致相若。
管理層對業務前景具信心
該集團管理層於業績報表稱:儘管行業及宏觀環境存在不確定因素,得益於其獨特的CRDMO業務模式及成熟的「跟隨並贏得分子」策略,對業務增長依然保持信心。因(I)生物技術領域近年發生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包括雙特異性和多特異性抗體、ADC以及mRNA技術,此使生物藥外包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與自建研發和生產設施相比,轉向更具成本效益、高效及專業的CRDMO綜合外包模式顯然更具吸引力。
和(II)美國國會擬訂的《生物安全法案》及相關後續修訂案,包括擬議的「祖父」條款及過渡期安排,而該集團作為一家全球生物藥CRDMO公司,既沒有人類基因組學業務,亦未在全球任何業務中收集人類基因組數據,相信其在過去沒有、現在和未來都不會對美國或任何其他國家構成國家安全風險。(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無持有上述股份權益)
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