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見/智慧城市與電力\朱昌文

  日前筆者隨傳媒朋友前往中電鐘樓文化館參觀,館內展出的內容十分豐富,透過大量照片、影片、文物、模型等,讓我們不僅認識到中電鐘樓這幢標誌性建築物的特色,而且了解到中電集團過去大半個世紀在香港的發展歷程和未來的發展,知識性與趣味性俱有,就像上了一堂深刻的歷史加通識課。

  位於九龍何文田亞皆老街的中電鐘樓,於一九四○年落成,曾作為中電總部超過七十年。鐘樓經活化後,於去年五月開幕,一直深受市民歡迎。文化館舉辦不同主題的體驗活動,成為區內的熱點。

  我們看到文化館有三個常設展覽:「電力世界」、「我家故事」以及「人為·非遺」。電力,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不可一日無電。在「電力世界」展區,展示中電如何透過細密周詳的電力規劃,滿足不同時代的電力需求以配合香港未來的發展。

  近年,特區政府積極發展智慧城市,具體舉措包括先後在中環、金鐘、尖沙咀、觀塘等多個地區,分階段安裝約四百支智慧燈柱。這些燈柱會裝設氣象感應器、空氣質素感應器、熱能探測器、光學雷達、地理二維碼以及用作確認燈柱地理位置的藍牙傳送器等。

  中電為配合香港發展智慧城市,計劃從二○一八年起七年間為所有用戶安裝智慧電錶,以配合嶄新數碼服務和不同的用電管理方案,優化供電安全及可靠性,並推動節能生活模式。

  中電鐘樓文化館有一展覽欄目叫「智慧城市 擁抱未來」,展示智慧城市將資訊與通訊科技融入現代生活,成為我們應對城市發展多方面挑戰的可持續解決方案,為日常生活帶來更多便利。特區政府制訂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涵蓋六大範疇,為這城市的發展提供方向,而電力就是發展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礎。

  因此,電力在建設智慧城市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智慧城市的許多核心功能,如智能交通系統、電子支付系統、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等,都需要可靠和充足的電力支持才能運作。

  首先,建設智慧城市需要使用大量的電子設備和技術,如監控攝像頭、感應器、無人機等,這些設備都需要穩定的電力供應。此外,智慧城市的設施和基礎設施,如智能路燈、智能停車系統、智慧電錶等,也都需要電力支持。

  另外,智慧城市中的許多功能都需要大量計算和數據處理,例如智能交通系統需要即時分析和處理交通數據,智慧能源管理系統需要監測和調節電力使用情況。這些功能需要強大的計算能力,而計算機和數據中心的運轉也需要穩定的電力供應。

  總的來說,電力在建設智慧城市中扮演着基礎設施的角色,是實現智慧城市的關鍵。因此,建設一個智慧城市,必須確保要有穩定、高效、可持續的電力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