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港澳生赴故宮等實習 豐富對中華文化認知

◆嘉賓為參加2024年「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活動」的學生頒發實習紀念獎盃。 香港文匯報記者江鑫嫻  攝
◆嘉賓為參加2024年「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活動」的學生頒發實習紀念獎盃。 香港文匯報記者江鑫嫻 攝

◆部分實習生與故宮博物院文創事業部的老師們合影留念。 主辦方供圖
◆部分實習生與故宮博物院文創事業部的老師們合影留念。 主辦方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2024年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活動閉幕式暨實習成果分享會昨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實習期間,48名港澳大學生分別在故宮、國博、國圖等13家實習機構參與演出管理、展覽策劃、文獻整理、文創開發、志願服務等工作。其間,同學們還赴雄安新區、故宮文創香港空間、紫荊文化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等地參訪交流。多位港澳學生表示,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豐富了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認知,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把個人成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傳承中華文脈、講好中國故事貢獻力量。

  「來實習之前,我對故宮博物院的文創事業充滿好奇。故宮文創為何能如此成功?其運作模式是怎樣的?又是如何成為行業標杆的?」立志投身文博相關事業的香港嶺南大學學生傅嘉盈,獲安排在故宮博物院文創事業部產品科實習。在實習期間,她的工作重點是從事「百工百匠」文物複製品項目以及「蛇年主題文創產品」項目的資料搜集工作。

  「在這個過程中,我需要關注文物素材的美觀程度、收藏價值、工藝複雜程度、文化內涵等因素,同時還需嚴格核查文物的編號、年代、工藝等。」她說,在工作中,深刻意識到文創事業的成功,是建立在對文物素材的深入理解之上的。

  港生:環保文創理念值借鏡

  傅嘉盈還提到,在了解故宮環保文創後,她意識到文創產品需要被賦予更多時代內涵。環保文創積極響應「故宮零廢棄」項目號召,貫徹綠色故宮理念,目前已誕生30餘種環保文創產品。這些產品都是從故宮的塑料瓶、咖啡渣等回收垃圾轉化而來。這種在文創產品材料中的創新,在內地文博機構中具有領先地位。

  「讓我想到了香港目前進行的資源循環藍圖計劃。這種新理念是否也能讓香港文創事業涉及到市民的環保生活,讓文創產品推動全民減廢、資源循環,這也是我想進一步探索的。」她說。

  對漢字起源演變有更深刻認識

  香港浸會大學的吳佩林在中國國家圖書館社會教育部影視資源建設組實習,主要從事書稿整理、課程錄製、字幕翻譯等工作。她表示,作為一名新聞系的學生,很開心能在實習中接觸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在此過程中,她更進一步感受到了保護和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包括人口較少民族的文化和各地的傳統技藝,其中不少都隨着人的老去而逐漸消失。國圖影視資源組在盡力將這些即將消逝的、寶貴的人類資源記錄下來,我想這也許就是製作紀錄片的意義所在。」她說,在進行字幕校對的過程中,她對漢字的起源、演變、構造等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港澳台辦二級巡視員劉海生在致辭時表示,國家一直高度重視港澳青年發展,中央政府近年持續推出多項措施,助力港澳青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港澳學生在國際視野、外語能力、創新意識等方面具備優勢,在助力國家全面開放、促進國際人文交流等方面,都可找到發揮作用的廣闊空間。

  香港青年聯會主席林顥伊在視頻致辭中表示,活動不僅有助於同學們自身能力的提升,更是他們深入了解國家和國情的難得機會,相信這將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開拓更多機遇。

  今次活動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港澳台辦、全國青聯秘書處、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青年工作部、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教育與青年工作部、香港青年聯會、澳門基金會共同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