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面臨退選壓力 法德等國政局動盪 北約峰會今召開 「脆弱焦慮籠罩」

香港文匯報訊 為期3天的北約峰會周二(7月9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在該組織成立75周年之際,多個成員國政局動盪,俄烏衝突前景未明,今次峰會可謂陰霾密布。《華盛頓郵報》分析指出,美國總統拜登面臨極大退選壓力,矢言領導加強歐洲防衛力量的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在國會選舉中受挫,加上歐洲多國右傾疑歐勢力冒起,「以前北約成員國首腦會在峰會上展示其決心和力量,現在峰會只籠罩着脆弱和焦慮。」
拜登的退選風波正不斷擴大。傳媒接連披露早前拜登外訪期間,不少歐洲外交官員都發現他行事遲緩、表達混亂,其脆弱形象令盟國憂心忡忡,尤其擔憂前總統特朗普或在大選中捲土重來,損害美國與歐洲盟友的關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歷史學家拉琴科無奈地表示,「我擔心拜登的形象在全球看來,不再是領導力的代表,而是衰落的警告。」
歐洲政壇亦明顯動盪。儘管法國極右國民聯盟並未獲得國民議會過半數議席,但懸峙議會困局難解。德國總理朔爾茨領導的執政聯盟,在上月初的歐洲議會選情亦不理想,當地極右德國選擇黨(AfD)明顯冒起。在荷蘭與意大利等北約成員國,極右勢力更已勝出大選、參與執政,孤立主義有浮面跡象。英國新上任的工黨政府表示,會奉行支持軍援烏克蘭、強化北約力量等政策,不過其長遠外交規劃仍有待觀察。
料難達成對烏明確承諾
分析指出,俄烏衝突將是今屆峰會重點,但在美國強烈反對下,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可能性依然非常低。歐洲盟國在烏入約問題上分歧明顯,德國與美國態度一致,拒絕烏入約以避免激怒俄羅斯、導致衝突顯著升級。但法國一直主張加強對烏援助,為烏最終入約鋪路。
在各方政局動盪、意見不一的情況下,分析認為今屆峰會上,西方盟國料難以達成對烏的明確承諾。取而代之的是北約各國可能與烏逐步簽署雙邊安全協議,加速對烏提供涵蓋防空系統、戰機和長程導彈等軍援,協助烏發展自身國防生產力等。
歐民眾對俄烏衝突感厭倦
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最新涵蓋烏克蘭在內的15個歐洲國家民調發現,相較於烏民眾,歐洲其他國家民眾普遍對俄烏衝突感到厭倦。帶領民調的委員會專家卡拉斯特夫與雷昂納德都指出,歐洲國家民眾不希望派出地面部隊援烏,亦質疑烏難以贏得衝突,「提及衝突結束,烏克蘭人試圖表達樂觀主義,但歐洲民眾傳遞出的無疑是悲觀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