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處倡僱主設「熱適應期」防工友中暑

◆圖為在酷熱天氣下,工友於地盤內射水降溫。 資料圖片
◆圖為在酷熱天氣下,工友於地盤內射水降溫。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明)即將踏入夏季,建築地盤等戶外工作的勞工在酷熱天氣下或有中暑危機。香港特區政府勞工處昨日表示,逾半中暑致命意外涉及工人未適應在酷熱環境下工作,甚至在開工頭幾天時發生意外,提醒僱主為新入職或一段時間未在工地開工的建築工人安排「熱適應期」,即初期減少工作時數,給予時間以逐漸適應酷熱工作環境和身體的反應。有建築公司代表指出,其公司除收集工人意見提供有灑水及噴霧的休息空間外,更建立關愛文化,讓大家留意其他工人有否安全隱患包括身體狀況等,及時呈報。

  香港建造業議會昨日舉行網上研討會,探討酷熱天氣下工地安全措施。勞工處職業健康護士林海儀表示,中暑嚴重會引致死亡,倘發現有工人出現疲倦、頭暈、頭痛、口渴、嘔吐、體溫上升、心跳加速、肌肉痙攣等症狀,應即時通知主管並將患者移至陰涼地方,評估其清醒程度,鬆開或脫下緊束衣物,向其灑水並使用濕毛巾擦身,以及用風扇等降溫。

  她引述有研究指,逾半中暑致命意外涉及員工未適應酷熱環境下工作,故新入職工人或超過一個月未在酷熱環境下工作者,僱主或工地負責人應最少安排5天「熱適應期」予工人,且首天工作不應超過正常工時的20%,其後每天再增加20%至完全適應酷熱環境工作;若工人放長假兩周至一個月,亦要安排最少4天適應期,首天工時不超過正常的50%。

  協盛建築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黎偉明分享防中暑措施時指出,2022年起收集工人意見後作出一系列安排,包括在工地設可拆運組裝的「關愛涼亭」,溫度達攝氏34度頂蓋便有灑水及噴霧,風扇亦有噴霧,為工人降溫,又在太陽直射工地處設置俗稱「鹹魚網」的可伸縮鋁箔遮擋布,同時設灑水系統,讓工人可在較陰涼環境下工作等。

  其公司更有「水晶球系統」的手機程式,內有所有地盤資訊,包括不同級別的暑熱警告情況,讓所有人查閱,再配合智能安全帽或智能安全錶,工人若不適暈倒也能及時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