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個量子通訊光纖網絡先供科研用

◆左起:香港理工大學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副系主任劉伯濤、HKCOLO.NET董事衛慶祥及香港城市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王騁。
◆左起:香港理工大學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副系主任劉伯濤、HKCOLO.NET董事衛慶祥及香港城市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王騁。

  跨越53公里主要道路 可監測道路驗證芯片

  商界積極支持大學科研,以加速技術發展,數據中心HKCOLO.NET昨日公布其構建及成功試驗的支援量子通訊、光纖通訊及光纖傳感之光纖網絡將正式啟用,成為首個商界資助及可供量子通信研究的光纖網絡。HKCOLO.NET董事衛慶祥表示,公司構建首個支援量子通訊的光纖網絡,希望藉此促進更多的產學合作。集團捐贈總值900萬元的網絡設施,作為實地試驗場供本地和海外的大學及研究機構使用,以支持量子通訊和其他數據中心相關領域的研究。◆香港文匯報記者 蔡競文

  該支援量子通訊的光纖網絡是按照量子信號的傳輸標準改建,能進行量子位元(qubits)遠距離傳輸,全長53公里,跨越九龍及香港的主要道路,穿過海床和海底隧道並連接HKCOLO.NET位於柴灣和將軍澳的兩個數據中心。

  HKCOLO構建 籲政府支持

  衛慶祥稱,是次的商業捐贈創業界與大學在尖端科技的合作先機,讓研究人員能夠把實驗室模擬研究移師到實際自然環境中進行測試,更準確地掌握實際商業使用情境。他又建議政府考慮成立量子通訊研究的諮詢委員會,為相關的量子通信研究計劃的贊助機構提供稅務優惠,或投資科技基金資助建設量子網絡,並將其延伸至更多繁忙地區,以鼓勵商界參與,推動香港的科技發展。

  實地試驗場方面,香港理工大學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副系主任劉伯濤介紹由他主導的「智慧實時交通監控系統(ITMS)」研究,該項光纖傳感研究展示光纖網絡在開發用於智慧城市的尖端技術方面的多功能性,這些應用不僅僅局限於電訊,更可用於交通監測。他進一步解釋,ITMS利用穿越九龍和香港主要道路的光纖網絡試驗場,實時收集車輛行駛這些繁忙地段時產生的特定位置振動信號,該網路能在路線上的任何地方發揮實時交通狀況監控的作用。該光纖網絡實驗場展示了如何利用部署在城市各處的現有光纖,在不增加硬件投資的情況下,為繁忙的大城市提供大量有價值的實時交通信息。

  本地環境實測科研成果

  第二個進行現場測試的研究項目,是由香港城市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王騁及劉伯濤聯合研究的「數據中心應用的高速數據傳輸器」。有關項目於去年成功進行實地試驗,其成果亦於今年3月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舉行、國際著名的光纖通信(OFC)會議上發表。王騁研究開發及設計創新的光子芯片,體積只有一枚硬幣大小,但能達到每秒6.48 Terabits(Tb/s)的超高速數據傳輸率,相當於每秒發送1,000多部高清電影,而且成本更低,能效更高。並經過53公里的光纖網絡實地測試,獲得成功驗證。

  HKCOLO.NET為HKCOLO集團的成員,在港營運兩個世界級的數據中心,其「運營商主機託管中心」位於柴灣,為本地和海外服務提供者提供空間、電力和接入服務,包括與內地、亞洲、歐洲及美國等的長途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