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觀點】由下而上選股 難免吃眼前虧

涂國彬 永豐金融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
很多人傾向以選股為最上乘,而無視短期的時機捕捉和長期的資產配置重要性。不錯,以上任何一門工夫,都可以是獨立而行,深入一門,即可以大有進境。但要真的精通,談何容易。故此,很多人傾向專注,絕對合理。
然而,要真的精於選股,由下而上,而不理會由上而下(編按:即注重個別公司基本面,不重視經濟或市場整體趨勢),知易行難,巴菲特等人固然是代表人物,但有多少人有膽量夠自信說他們的研究眼光真的比得上巴菲特?他有資格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然後好好看穩,其他人呢?
泡沫時鬥傻 水退時留神
是的,當量寬或超低息環境當道,投資者不參與資產升值泡沫,一起服從鬥傻定律,其實是與自己的財富過不去,因為大環境就是如此,不因個人的主觀意願轉移,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正常年代的選股標準,都作不得準,即使不用真的虧掉任何老本,起碼犧牲了一大段時間的潛在回報,而在實質購買力的角度,也肯定是吃虧了。這是在增長故事勝於一切的年代,不得不靈活變通的理由。
同樣道理,放諸近一兩年,央行連番加息打壓通脹的階段,原則上,普遍風險資產都受壓,若要勉強選股,便又如逆水行舟,倍感辛苦,即使看中的企業實際有質素,但不等於可以倖免於資產價格普跌的旋渦中。
事實上,很多人聲言是價值投資者,便一心由下至上的選股,而對由上而下的資產配置,以至無所謂上下的時機捕捉,有很大偏見,其實是不利於本身風險回報的平衡。尤其是,選股看重的是價值,但大家客觀所見的只是價格,若只以價格下跌便覺便宜,肯定是出事概率甚高,因為天下沒有免費午餐,突如其來的價格大跌,背後的價值一定也跌,只在相比之下跌多抑或跌少而已。水漲船高,水退格外留神。
無息不打緊 轉售更現實?
投資者戲稱的鬥傻定律,顧名思義,這是投資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是不清楚某個投資者的漏洞,反而是明知如此,但同時又明白,其他人投資者亦不介意有關漏洞,甚至主動歡迎和擁抱相關漏洞,以爭取較佳回報。
基於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若放在量寬年代,超低利率環境,甚至是名義或實質利率都是負數,通脹似有若無,甚至是通縮,如此一來,不冒險的人,才是絕對地冒險!
正因如此,過去十多年,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如此不正常的投資環境,自然衍生毫不正常的投資行為和風格。是的,很多人習慣了沒有正數的無風險利率!
此之所以,在當時,大家不介意無息可收,只要轉售可以圖利,一切好辦。才有鬥傻不怕,就怕你不去參與,不肯扮傻。當時是除了資本升值,其他都靠邊站。相反,現在是既要穩定收益,又要資本增值,但大環境在過去兩年是急速加息,結果是,看來穩定的收益其實未必足以補償資本貶值!
(權益披露:本人涂國彬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人或本人之聯繫人或本人所管理基金並無持有文中所述個股。)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