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先生」無私助人膺模範鄰居
停電為街坊通訊「搭橋」 摸黑上樓代報平安
正所謂「遠親不如近鄰」,左鄰右里守望相助能為社區增添暖意。33歲的張國棟有一顆助人為快樂之本的熱心,過去在屋苑成立互助通訊群組,前年所住的天水圍出現大停電,通訊信號全中斷,他靠微弱的內地漫遊信號擔任居民的通訊橋樑,甚至代在外工作的一名母親,摸黑行樓梯到對方家中探望丈夫及子女,再向該母親報平安。他說:「鄰里之間的互助,就是這樣簡單,只需要多行幾步路,就能安撫鄰居焦慮的心情。」憑着無私助人精神,他獲選為鄰舍輔導會「十大模範鄰居」得獎者。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
香港鄰舍輔導會昨日舉行第九屆「讓愛傳承」模範鄰居選舉頒獎禮,該選舉去年8月舉行,兩個月提名期結束後,由社工、大專院校義工等與參選者進行訪談並撰寫報告,最終選出十大模範鄰居,包括青年、長者、照顧者、退休人士、視障人士等。該會表示,今屆提名十分踴躍,獲獎者背景多樣,反映香港市民並不缺乏關愛他人的意願。
張國棟是今屆獲獎者之一。他在天水圍生活約20年,對社區有歸屬感,從小就在母親的熏陶下做義工,現在與太太自組小家庭,也不改助人為樂的習慣,更在三年前為屋苑開設WhatsApp群組,包括二手轉讓物品組、興趣交流組、寵物組等,促進居民分享興趣、相約活動。
他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做這些事情,沒有花很多時間,也不是要花很多錢,有時候只是舉手之勞,分享自己知道的資訊,已經可以幫到人。」
「鄰里互助只需多行幾步路」
談到印象深刻的助人經歷,張國棟指是2022年新界西北大停電,天水圍陷入黑暗,最糟糕的是很多人手機沒有信號,「我們比較靠近深圳灣,一些能收到內地漫遊信號的手機還能聯絡上,好彩我有信號。」有一位當時在外返工的母親十分擔心家中的丈夫和子女,卻聯絡不上,幸打通張國棟電話,便拜託他上門確認兩人安全。
「那時電梯都停運了,我行樓梯過去找到了他們,兩人沒事,給這位媽媽報了平安。」張國棟說,鄰里之間的互助,就是這樣簡單,只需要多行幾步路,就能安撫鄰居焦慮的心情。
在為街坊答疑解惑的同時,張國棟亦會出席區內不同的會議,更成功向港鐵爭取加密K76S巴士線的班次,方便居民出入及往來天水圍港鐵站;發現交通燈有異常時,他會主動聯絡相關政府部門跟進及在群組及時通知居民。「只是全憑自己興趣助人,這次能獲獎感覺非常驚喜,感謝街坊對我的認可。」張國棟說。
疫下團結鄰里 啟發女兒做「導師」
石硤尾居民、家庭主婦劉海風因團結鄰里獲獎。她自2020年起建立多個石硤尾網上群組,分享疫情及學生升中等資訊。劉海風的助人精神更感染家人,其女兒疫情期間在家中自願擔任導師,教鄰居小朋友做功課。另一獲獎者呂志鴻是視障人士,長期致力於幫助盲人提升生活質量,並於2007年完成開發免費讀屏軟件「Johnny Tools」,幫助視障使用者操作智能手機。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致辭時表示,今屆模範鄰居選舉特別表揚疫情期間的好人好事,包括鄰里互相關懷、支援照顧等,期望這些事跡能夠感染更多人,傳承及關愛社區。
鄰舍輔導會總幹事馮綉文向香港文匯報表示,今屆選舉反應踴躍,提名人背景多元,約三分之一的受提名人士並非任何機構的義工,為表彰更多獲提名者,頒獎禮不僅有十大模範鄰居,亦增設十大優秀鄰居獎項,「疫情這段比較艱苦的時期,反而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所謂患難見真情。」馮綉文指,以往香港市民總被詬病鄰里關係冷漠,對門鄰居可能幾年都不相識,但協會早前調查顯示,大部分市民並不介意為鄰居提供協助,只是不知道對方是否需要幫助。她認為提升鄰里關係是一項長期工作,不僅是一年幾次的組織社區大型活動,更需要長期宣傳友愛鄰里、關心身邊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