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8.6度 24年來最凍

◆天文台昨錄得最低氣溫8.6度,是入冬以來最低紀錄。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天文台昨錄得最低氣溫8.6度,是入冬以來最低紀錄。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天文台料平安夜最低10度。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天文台料平安夜最低10度。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醫生:易誘發心血管病患者現高血壓 籲關注長者保暖

  香港天文台昨日在冬至早上錄得攝氏8.6度的低溫,是過去24年來最冷的冬至。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成員、家庭醫生林永和提醒,隨着溫度急劇下跌,會增加誘發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現高血壓等風險,尤其要關注長者情況,需要有足夠保暖物品。醫院管理局表示,已啟動服務需求高峰期的特別措施,以應對寒冷天氣及聖誕節長假期的服務需求,預計未來數周公立醫院服務需求將持續增加,會密切監察各項數據及情況。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明

  香港天文台表示,冬季季候風持續為華南沿岸帶來寒冷及乾燥天氣,除天文台總部早上錄得最低8.6度外,大帽山更錄得最低氣溫零下1.6度,是該站自1996年有紀錄以來12月的第6低氣溫,而天文台昨日上午7時發出的天氣報告,顯示其他地區氣溫由6度至10度不等。

  下周六氣溫回升至22度

  由於一道雲帶正覆蓋廣東沿岸及南海北部,天文台預計今早有幾陣微雨,市區最低氣溫亦只有約9度,新界再低兩三度。展望平安夜及聖誕節持續寒冷,最低氣溫分別只有10度及12度,下周中期氣溫稍有回升,至周六氣溫介乎17度至22度。

  平安鐘接獲9774宗求助

  長者安居協會昨日表示,由本月16日入冬首個寒冷天氣警告生效至昨日上午6時,協會「一線通平安鐘」支援中心共接獲9,774宗求助個案,其中491人需送院治療,平均每日接獲的求助個案較寒冷天氣警告生效前七日增約一成,送院個案亦由首個寒冷天氣警告生效翌日(17日)起呈上升趨勢,最高單日升幅近三成,送院原因主要是跌倒、心臟不適、暈眩及身體痛症。

  協會的平安鐘支援中心已調配更多人手處理長者求助,又呼籲長者在持續寒冷天氣下特別注意健康及居家安全,謹記保暖,多喝暖水,穿着足夠衣物,同時保持適當運動,增強抵抗力,並希望社會各界主動關心身邊長者,特別是獨居長者或雙老家庭,了解長者生活及健康狀況,及時提供協助。

  籲長者按時接種新冠流感疫苗

  林永和在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近日天氣轉冷,多了長者因為頭暈、頭痛、跌倒等原因求診,而溫度急劇下降,易誘發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現高血壓等風險,令中風幾率增加,故提醒市民多留意年長家人尤其獨居老人,確定準備好保暖物品。同時,需要留意呼吸道病毒傳播情況,雖然最新數據顯示流感及新冠感染個案未至於很多,但高危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戴口罩,感身體不適者應盡早求醫,並按時接種新冠及流感疫苗,尤其長者亦應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醫管局發言人表示,公立醫院已採取特別措施,包括增加人手、加開及靈活調動病床,以應對寒冷天氣和長假期間急症室及住院服務需求上升,同時會加強流感及新冠病毒的化驗服務、加強資深醫生於晚間、周末及公眾假期巡房,以及支援入院、出院及轉院等各樣安排,務求讓病人更快得到適切的治療和盡量騰出病床接收新的病人。

  發言人指出,天氣持續寒冷下,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病毒如新冠病毒漸趨活躍,為減輕急症室服務壓力,醫管局已加強普通科門診服務,聖誕節長假期期間有18間普通科門診診所提供公眾假期普通科門診服務,又呼籲非緊急的病患者避免使用急症室,盡量向普通科門診、私家醫生及私家醫院24小時門診求診。

  醫管局並呼籲市民及早接種流感及新冠疫苗,特別是高風險群組人士,減低自己和家人感染的機會,降低感染後引致重症甚至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