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出土文物感受 古蜀先民的勤勞智慧


古蜀文明雖然還未發現文字記錄,但隨着眾多古遺址的發現以及眾多文物的出土,充分展現出自商代晚期至東周時期,在不同區域文化的交互碰撞下,古蜀先民勤勞和智慧,以及非凡的創造力。
「這件來自成都博物館的狩獵紋銅壺,保存完好、造型獨特、工藝精湛,被成都博物館視為館藏代表性文物。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為研究早期蜀文化提供了重要線索,同時也是戰國時期蜀地人們社會生活的寫照。」在現場參觀時,很多講解員都會提醒觀眾注意一件狩獵紋銅壺上的文化符號和信息。
據悉,這件戰國狩獵紋銅壺高40餘厘米,銅壺的主題圖案有羽人仙鶴圖、狩獵圖、三足鳥向日圖等,描繪了人們手持武器,與獵物進行激烈對抗的場景。無論是狩獵場景、人物形象,還是動物形態,都被刻畫得精細入微、栩栩如生,整個壺身由下至上,似乎是整個戰國時代蜀人生活的縮影。
「太陽神鳥」寓意古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此外,展覽展出的商周「太陽神鳥」金飾,是中國文化遺產的圖形標誌(logo)的文物原型。現場亮相的雖為複製品,但因其薄如蟬翼的製作工藝、文物所展現的古蜀人對農業和天文曆法的重視,也吸引大批觀眾駐足觀看。
據介紹,這件商代太陽神鳥金飾2001年出土於成都金沙遺址,總體呈圓形,由含金量高達94.2%的金箔片製作,圖案分為內外兩層,經過精心刻畫、切割而成。外層分布有等距的12條象徵太陽的光芒組成,內層由4隻首尾相接的逆時針飛翔的太陽神鳥組成,整個圖案均衡對稱,充滿動感。體現了古蜀先民的勤勞與智慧,以及追求自由、美好、團結向上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