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衞局:將增疫情監測預警防控

◆亞太區二百多位醫療專業人員等,雲集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總結及汲取抗疫經驗。香港文匯報 記者  郭倩  攝
◆亞太區二百多位醫療專業人員等,雲集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總結及汲取抗疫經驗。香港文匯報 記者 郭倩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倩)新冠疫情為全球各地帶來前所未見的公共衞生危機和挑戰。昨日,來自亞太區十多個國家及城市共二百多位政策制定者、醫療專業人員,以及各地學術代表,雲集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總結及汲取抗疫經驗,強化公共衞生系統的堅韌度。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回顧香港三年抗疫之路時指出,香港要建立一個有復原力的社區,有效抵禦疫情,政府將提升本地在疫情監測、預警和防控方面的能力,加強與內地部門的疾病聯合防控和導師培訓,以及推動多個領域的國際科研合作。

  在新冠疫情後復常階段,各地政府綜合及檢討抗疫經驗,制定醫療系統抗疫力政策,對於應對未來公共衞生威脅至關重要。中大醫學院與亞太地區醫療系統強化網絡於昨日協辦研討會,探討如何從新冠疫情中汲取經驗,並提升醫療系統和社區抗疫力。

  加強與內地聯合防控導師培訓

  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致辭時表示,新冠疫情為政策制定者提供機會,找出創新方法應對一般及新出現的疾病,加強醫療系統。他指,特區政府將提升本地在疫情監測、預警和防控方面的能力,加強與內地部門的疾病聯合防控和導師培訓,並推動多個領域的國際科研合作。

  他強調,準備、響應和恢復是未來有效行動的關鍵。在保障市民健康方面,他指政府與市民之間的合作一直是不可或缺的,認為公共醫療系統的應變能力,以及社會每一位成員的應變能力均須提高。

  衞生署署長林文健以公共衞生系統及社區復原韌性為題,回顧香港三年的抗疫之路,介紹行之有效的抗疫措施以提供經驗參考,包括各項檢測、隔離措施。他表示,污水檢測在防疫中具有重要意義,因為該措施能及早發現病例、掌握病毒傳播趨勢,「根據以往經驗,通過污水檢測可以在第一個病例確診前至少兩天在單個建築中檢測到病毒,這使我們能夠採取更主動的措施。」在第五波疫情期間,香港在高風險地區共收集了51,000多個污水樣本,並確定26,000多個發熱病例。

  除此之外,核酸的大規模檢測策略在當時控制病毒傳播上亦具有顯著效果,例如在2020年9月實行為期兩周全民檢測,有約24%人口參加及發現32宗新感染個案,佔所有本地呈報個案約29%。在第五波疫情爆發期間,地區檢測中心及流動檢測站在高峰期有七成人可以在15分鐘內步行到達,林文健形容提供了「多、準、快、易、平」的社區檢測服務。他亦指,香港在沒有完全實施嚴格的封控措施,在經歷第一及第二波疫情期間,發病率及死亡率分別均屬全球最低水平的地區之一。

  林文健表示,未來會加強傳染病的監測、數據分析和疾病預測、加強疫情應對能力及促進對新出現傳染病的預防和應對研究。倘若要建立一個有復原力的社區,更好抵禦疫情、從公共衞生危機中更快恢復過來,需要政府機構、非牟利組織及個人等多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