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財通降門檻擴產品範圍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昌鴻 深圳報道)在跨境理財通運行兩年多之際,為適應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市場發展,更好地發揮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作用,內地昨發布徵求意見稿,下調投資門檻及擴大產品範圍,主要涉及四方面修訂,其中包括:增加港澳居民可投資人民幣存款產品,其中包括將「南向通」內地投資者門檻,由連續繳納社保或個人所得稅「滿5年」降低為「滿2年」;單一投資者投資額度由100萬元(人民幣,下同)提升至300萬元。
單一投資者投資額度增至300萬
修訂主要有四大方面:一、進一步提高投資者參與業務試點的便利性。一是降低投資者准入門檻。「南向通」業務的內地投資者參與門檻從連續繳納社保或個人所得稅「滿5年」降低為「滿2年」。同時,增加「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於40萬元」作為家庭金融資產准入備選條件之一。二是適當提高投資者個人額度。將單個投資者的投資額度從100萬元人民幣提高到300萬元人民幣。如個人同時通過銀行和證券公司參與試點的,兩種渠道分別各有150萬元額度。
二、多方位擴大「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範圍。一是擴大參與機構範圍。增加證券公司參與試點,並明確其參與方式及相關業務安排。二是擴大合資格產品範圍。在「北向通」投資產品範圍中,增加內地銷售銀行的人民幣存款產品。同時,將「『R1』至『R3』風險等級」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範圍拓展為「『R1』至『R4』風險等級」公募證券投資基金,不包括商品期貨基金。
三、優化明確「跨境理財通」業務辦理流程。一是細化跨境宣傳銷售指引。新增境內銷售機構、境內合作機構可進行的跨境宣傳銷售行為。二是明確試點退出機制。明確試點業務退出機制。四、修改相關單位名稱的表述。
證監:與內地監管機構密切合作
香港證監會昨表示,正與內地監管機構密切合作,落實合資格持牌法團參與試點計劃的相關具體要求。又指,建議的優化安排包括:擴大「南向通」合資格理財產品(不包括在港交所上市和交易的投資產品),至所有在香港註冊成立並獲香港證監會認可,主要投資大中華區股票,且被銷售該產品的香港銀行評定為「非複雜」的基金;在香港註冊成立並獲香港證監會認可,且被銷售該產品的香港銀行評定為「低」風險至「中高」風險及「非複雜」的基金,但不包括高收益債券基金和單一新興市場股票基金;業界可因應個別客戶要求並考慮其個人情況後,介紹適合其風險胃納的產品。
金管局:同步落實細節諮詢業界
香港金管局亦指,將同步就香港的落實細節開展業界諮詢,聽取業界對優化措施的意見,爭取早日敲定落實細節,啟動「理財通2.0」。
基金公會冀納所有類別風險產品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希望未來可納入所有類別的風險產品,她認為理財通有發展潛力,例如「南向通」的大灣區投資者,來港主要投資定期收息產品,但隨着外圍息口、經濟環境轉變,會逐步轉移投資至風險類資產,現時提出修訂建議是好時機。
跨境理財通2021年9月正式啟動,根據香港特區政府財庫局資料,截至今年10月底,理財通跨境匯劃金額,包括港澳在內,超過86.5億元;參與理財通的大灣區個人投資者62,900人,包括港澳投資者44,600人,內地投資者18,300人,共錄超過35,000筆跨境匯劃資金,跨境匯劃金額超過86.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