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壇茶座】一個整版能換一套住房的—《庚申年》猴票

◆1980年的整版「猴票」千金難求
◆1980年的整版「猴票」千金難求

◆《庚申年》特種郵票(1980)
◆《庚申年》特種郵票(1980)

◆黃永玉先生手繪的原稿
◆黃永玉先生手繪的原稿

主持人:老劉(原國家郵政局郵資票品司司長劉建輝)
主持人:老劉(原國家郵政局郵資票品司司長劉建輝)

  【《郵壇茶座》開篇的話】各位朋友,《郵壇茶座》今天開張啦!我是這個欄目的主持人,老劉。

  民諺講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不管南方、北方,有一條是相同的,都愛喝茶。我們誠摯地邀請您來茶座品茶、見面、聊天。郵票大家都熟悉,但您所不知道的是,幾乎每套郵票的背後都有故事,這些故事或離奇,或曲折,但都非常精彩。今後,在每兩周一期的《郵壇茶座》裏,我會和您聊聊郵票背後那些精彩故事,您一定喜歡,咱們不見不散!

  1980年2月15日,北京市的郵局櫃枱,擺上了新的郵票。這個新到的郵票就是中國郵政為第二天到來的農曆「猴年」而發行的《庚申年》特種郵票。「猴票」發行之初,市場波瀾不驚,有序平穩,並沒有出現搶購現象。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當初面值8分的這枚紅底黑猴,四十年後的市場價格居然突破了一萬元!前幾年,一整版猴票竟拍出了一百萬元。在每平方米一萬元左右的三線城市足足可以換一套住房!這究竟是什麼原因成就了這枚猴票如此高的價格?猴票在發行過程中還有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兩位藝術家聊出「猴票」

  1979年1月1日,中國郵票總公司的郵票設計家邵柏林去看望老師、著名的藝術家黃永玉先生,並提出請黃永玉先生畫一組動物郵票。黃永玉愉快地接受下來,答道,明年是猴年,何不發行一組生肖郵票呢?十二年我都給你們畫。邵柏林覺得這是個好主意,並與黃永玉商定,一周後來取圖稿。

  1月9日,邵柏林如約到黃永玉家取稿,一副紅地,端坐其上的黑色毛猴呈現在邵柏林的面前。這讓邵柏林興奮異常,毫無疑問,一套精彩的郵票呼之欲出了。這幅圖稿是在玉版宣紙上畫的,為了保護好圖稿,邵柏林立即趕往琉璃廠的榮寶齋,為這幅圖稿做了裝裱。邵柏林將裱好的圖稿交到郵票發行局,並建議1980年的春節,即進入「庚申年」的第一天,發行「猴票」。

  經過漫長的九個月的等待,由黃永玉提供的郵票原稿和由邵柏林精心設計的《庚申年》特種郵票,最終列入了1980年的發行計劃,並得到了郵電部的批准。

  印刷遭遇挫折

  邵柏林曾說,我對雕刻版印刷情有獨鍾。所以,在邵柏林的一再堅持下,《庚申年》生肖郵票的印刷採用了雕刻版和影寫版套印的方式。一直到今天,中國郵政發行的四輪生肖郵票都採用了這種方式。

  雕刻版套影寫版的印刷方式綜合了雕刻版和影寫版兩方面的優勢和特點。雕刻版的印刷品,手摸上去有凸起感,藝術表現力強,且防偽效果好。而影寫版則色彩艷麗、豐富,套印出來的效果比單一的印刷方式豐富、漂亮。但是,《庚申年》郵票的印刷過程並不順利,剛剛上機不久就卡了殼,原來套印出來的郵票紅底色總是透過雕刻版線條向上泛紅,致使黑的不黑,紅的不紅。這等於印出來的也是廢票,不能上市。這可怎麼辦?邵柏林和值機的師傅急得滿頭冒汗。

  邵柏林回憶說,那時整天在機器旁,時間這麼緊,看着那些效果不佳的樣票,真是急壞了。後來,他就試着畫了一個黑色影寫版稿襯在下面,用來遮蓋紅色使之不再泛紅。沒想到套印後果然墨色飽滿厚重,猴子毛髮和渾身茸毛閃閃發亮。第一個難題剛剛得到解決,第二個難題又橫在印刷車間面前。

  由於多年沒有印刷雕刻版套影寫版的郵票,庫存雕刻油墨年久乾結。郵票印版上機後,由於油墨太黏稠,機器走不起來。買新油墨吧,一問生產廠家,六個月後才能生產出來!可郵票發行日期已定,等不了啊!工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往雕刻墨中加鉛印墨。但鉛印墨不是郵票專用快乾墨,機器走起來了,可郵票印出來一下子乾不了,上一版郵票就把下一版郵票的背膠沾髒了。這在行內叫「掛髒」現象。那邊是發行日期日益臨近,這邊是掛髒的郵票無法處理,怎麼辦?北京郵票廠緊急動員工人師傅連夜趕製了許多類似養蠶的晾票架,以彌補解決大量郵票「掛髒」問題。一個架子五六層,一層放七八摞,一摞20版郵票。晾乾後,一檢驗,不少成品上仍有斑斑點點的掛髒墨點。這個墨點,也成為日後人們在鑑別真假猴票時的參考依據。

  猴票發行量究竟多少?

  《庚申年》特種郵票計劃發行量是500萬套。但郵票的「掛髒」給成品率打了大大的折扣。北京郵票廠的工人為了減少損失,在「掛髒」的版票上將半版合格的郵票撕下來,再和另外合格的半版加起來,就算一個整版,業內行話叫「拼版」。一般來說,拼版最小的底線是四分之一版。由於合格的「猴票」數量大大低於500萬枚,所以「拼版」最後只能降低到四方連,用四方連來拼版。「猴票」一版是80枚,即用20個合格的四方連加起來,就算拼成一版。這樣算起來,「猴票」真正整版的數量遠遠低於理論數量。由於成品率低,故原本下達的500萬枚沒有完成,成品入庫只有4,431,600枚。這就是真實的《庚申年》特種郵票發行量。

  是什麼造就了「猴票」萬元價格?

  在新中國發行的郵票中,經過短短三四十年工夫,一枚郵票漲價居然達12萬倍,的確讓人驚嘆,也同樣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那麼究竟什麼原因造成這種情況呢?

  首先,這枚猴票無論是畫面、設計、雕刻都達到了幾乎完美的程度。大紅的底色,黑色和金色的搭配,都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經典組合,使這枚郵票人見人愛,不愧為大師聯手造就的郵票經典之一;二是在第一輪生肖郵票中,猴票的發行量是最小的,只有4,431,600枚,而牛票以後發行量都已超過億枚,如果想收集全12枚生肖,則必須要花高價千方百計去買猴票;三是發行之初,在郵政窗口發售,大量的郵票被用於老百姓的通信貼用,同時幾十年中又有不少郵票因保存不當而損壞,致使保留下來的品相好的郵票數量稀少,從而推高了市場價格。

  《郵壇茶座》下期預告:中國第一套郵票——海關大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