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吊運資格者搶手 增培訓助減事故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明)香港近年發生多宗地盤意外,不少涉及吊運操作,其中東涌北大嶼山醫院和中九龍幹線地盤先後於本月10日及11日接連發生吊運意外,造成工人死傷。香港建造業總工會職業安全健康總幹事潘偉傑指出,即使香港建造業議會獲特區政府提供新田方艙用地用作吊運安全的訓練場,但課程仍僧多粥少,且由於已獲相關資格的工人數目未能滿足需求,故十分搶手,在工作繁忙下,安全意識未必足夠。他認為應讓其他建造業機構提供相關課程,以增加更多合資格的人手。
潘偉傑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吊運須確保符合「333原則」,即綑扎好建材及建築組件後要遠離3米,吊起有關物料300毫米後要停留3秒,確保物料綑穩才移動,且就算鬆脫也不會擊中地面的工人;應使用鋼索綑扎建材而不用鐵鏈,因若出現金屬疲勞,鋼索較易察覺。
私營地盤無資格者「埋碼」不罕見
參與該個A12的吊運課程並通過考核者,會獲發3年有效期的「銀卡」。潘偉傑指出,持有「銀卡」的工人才有資格在公營地盤進行俗稱「埋碼」的吊運工作,至於一些私營地盤則未有明文規定須持「銀卡」才可「埋碼」,但若欠缺相關安全意識和知識,便可能有潛在危險。
不過,他直言就算有「銀卡」資格也未必能確保安全,「當然提供的培訓增多,有機會較少意外,但亦未必有直接關係。」他解釋,地盤建材、預製組件及組裝合成組件等也需要吊運,人手需求大,「合資格的工人不足,個個地盤都搶人,『埋碼』的工人工作多,就算懂得安全操作,也未必保持安全意識。」
潘偉傑認為要提高吊運安全性,便要再大量增加有關培訓課程,而建造業議會就算新增新田訓練場開辦課程,仍未足夠滿足需求,因此應讓其他相關機構提供培訓,「現時只有建造業議會可開辦A12課程,其實香港有好多吊運高手,可以讓其他機構提供培訓,如建造業總工會本身有其他課程,但沒有A12訓練,如果其他機構也能給予工人訓練,便可提高吊運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