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耗時八年 破譯菌絲「生長密碼」
牛肝菌和羊肚菌、松茸菌、黑虎掌菌一道,被稱為「四大菌王」,由於獨特的生長環境,以及地下菌絲神秘的萌發機制,長期以來無法人工培植。多年從事食用菌科研的紀開萍,憑藉着對科研的執着和對黑牛肝菌的喜愛,耗時八年,終於破譯出菌絲的生長密碼,成功馴化黑牛肝菌,使其一年365天都能夠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味。
研究食用菌30年
紀開萍原是西雙版納熱帶作物研究所一級研究員,30年來一直從事熱帶作物及食用菌的科研工作。對野生菌她不僅熟悉,還非常喜愛。「我是雲南臨滄人,在家鄉大家都非常喜愛吃菌子,我自己也一樣」,紀開萍說,在熱帶作物研究所工作期間,自己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研究菌子,包括食用菌及菌根食用學、牛肝菌工廠化栽培等相關學科的研究、開發工作,共主持研究了近十項課題,發表學術論文26篇。
「牛肝菌營養豐富,是非常健康又美味的食品,作為一個雲南人,我非常希望它可以走進千家萬戶」,紀開萍說。以前每年都只有在野生菌上市的季節才能吃到,直到有一次她突然意識到黑牛肝菌好像與其它的菌子不太一樣,於是黑牛肝菌的人工馴化研究提上了她的日程。
獲近40項國家發明專利
暗褐網柄牛肝菌是牛肝菌的一種,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黑牛肝菌,在國內分布於雲南、四川、廣西和海南等地。紀開萍對它的人工馴化經過了八年不斷的探究和反覆實驗,終於在2015年,打破了鮮牛肝菌傳統的野外生長方式,在溫室中成功地培植出鮮牛肝菌,通過雜交育種、原生質體育種等方法選育出適宜瓶栽的菌種,使出菇率及每瓶均產從起初的90%、90克提升到98%、98克。
緊接着,紀開萍等人還完成了對其品種改良、種質保藏、良種培育及工廠化栽培全套技術體系研發。她自豪地說,「我們建成了全球唯一一家鮮牛肝菌菌種保藏及工廠化栽培研發、生產基地。」
在研究成果指導下,黑牛肝菌得以在溫室菌瓶裏生長,基質裝瓶、接菌、養菌、覆土、出菇、採收、包裝、挖瓶等工序高度自動化。該系列研究在2010年、2011年、2013年分別獲得授權發明專利三件。目前宏臻生物已擁有近40項國家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