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現金化系列之面向未來:力推數碼港元 打通支付平台



專家倡革命性改變 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邁向「無現金」城市有諸多絆腳石,問題的癥結是市面上太多電子支付工具,包括八達通、支付寶、Apple Pay等,卻彼此並不互通,以致市場零散。金融數碼專家、香港數字金融協會聯席會長陳家豪指出,與其修修補補使各電子支付工具更有兼容性,不如作出革命性改變,建立官方電子貨幣「數碼港元」(e-HKD)。數碼港元存在三大優勢,包括可編程性、像現金一樣的點對點交易及不需要清算,數碼港元能成為紐帶令目前各電子支付工具互通,化零為整。除了提升零售層面的方便性,數碼港元具策略性,它能與內地力推的數字人民幣(e-CNY),以及國際不同支付平台全面對接,真正鞏固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領先地位。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禮願
香港零售層面的電子支付市場可謂百花齊放,信用卡、「轉數快」、各式電子錢包應運而生,但工具太多反而分散市場,而且平台之間無法互通,例如客人使用平台A向商戶支付貨款,商戶期望用該筆貨款去補貨,但供應商未必使用平台A,商戶補貨時惟有將貨款轉化為現金,再向供應商入貨,反而削弱資金鏈的流暢性。如何打通各平台的藩籬,是實現全面電子支付的關鍵。
最大優勢「可編程」更廣泛應用
陳家豪分析,數碼港元是徹底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案,但工程浩大。他解釋,數碼港元猶如政府發行的電子版港元。最大的賣點在於它具備「可編程」(programmable)的特點,可遊走於各種電子支付平台之中,使各平台互通。它又能透過預設條件執行程式指令,開拓更廣更多的應用場景,例如通過數碼港元的可編程特性,政府可向合資格的市民直接發放資助,同時可指定用途和到期日等,商戶亦可將獎賞計劃發放予客戶,並指定消費用途。
金融數碼化已成國際大趨勢,世界各地都加快推出自家的「央行數位貨幣」(CBDC),例如內地開發的數字人民幣(e-CNY)錢包試點版 App 早前已於內地的 iOS 和 Android 應用程式商店上架並開放下載,據悉數字人民幣試點計劃的金額已達上千億元人民幣。
泰國等地也發行了CBDC,香港特區政府已洞悉數碼港元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早年已展開相關研究及啟動先導計劃。早前,金管局就宣布將於下月推出「港泰快速支付系統」連結,讓香港居民到泰國旅遊時可透過「轉數快」(FPS)在當地逾800萬商戶透過二維碼作支付,當場完成兌換。
可與國際支付平台無障礙對接
由於香港電子支付基建仍未成熟,使該支付系統未必能全面雙方運作,在泰國遊客訪港時,理論上能在接受「轉數快」支付的商戶,透過「數碼泰銖」PromptPay找數,但陳家豪指出,香港不少商戶並未提供「轉數快」收款方式,即使有泰國旅客登門光顧也「見財化水」,「如果日後香港推行數碼港元統一收款機制,這種尷尬場面便迎刃而解,有效地跟國際間的電子支付平台無障礙對接。」
就此,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言人表示,香港零售商戶採用「轉數快」雖然未及個人層面普及,但透過「轉數快」付款予商戶的交易量正在逐步上升,目前大約有近50,000個「轉數快」商戶可以選擇使用「轉數快」二維碼作收款。這些商戶如使用「轉數快」二維碼收款,便可以接受泰國遊客利用其支援PromptPay的手機應用程式付款,商戶亦無需為此額外修改其原有收款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