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選前瞻】區內長者基層多 黃大仙待建新醫院

◆越毅強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黃大仙區缺少全科醫院,醫院缺少急症室,許多街坊都希望區內興建一家全新的全科醫院以應付需求。越毅強Fb圖片
◆越毅強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黃大仙區缺少全科醫院,醫院缺少急症室,許多街坊都希望區內興建一家全新的全科醫院以應付需求。越毅強Fb圖片

◆越毅強促請政府盡快啟動「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重建黃大仙醫院。圖為黃大仙醫院。資料圖片
◆越毅強促請政府盡快啟動「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重建黃大仙醫院。圖為黃大仙醫院。資料圖片

  候選人倡設急症室滿足區內長者醫療訴求

  比拚參選政綱是今屆香港特區區議會選舉參選人目前重要的選戰內容,也是各人在街站上與街坊交流的重點。黃大仙東選區參選人、民建聯黃大仙支部副主席越毅強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黃大仙區屬於舊區,歷史悠久,區內多長者及基層家庭,但目前黃大仙區缺少全科醫院,醫院缺少急症室,許多長者擔心一旦有急症發作無法及時得到救治,許多街坊都希望政府能在該區興建一家全科醫院。他希望爭取在黃大仙找一處合適的用地,規劃興建一家新的全科醫院,具備急症室,以回應區內居民對公共醫療服務的訴求,緩解長者對無處求醫的焦慮。◆香港文匯報記者 林熹

  越毅強在訪問中指出,黃大仙區是一個長者人口老化、比例較高的區,加上基層市民多,區內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愈來愈大,但黃大仙區內一直都沒有具備急症室的醫院,導致增加了長者患病而得不到及時救治的風險,需要跨區看醫生,這會給長者帶來很大不便。

  為此,民建聯黃大仙支部團隊早前聯同市民在街上發起簽名行動,要求增加目前黃大仙醫院病床200多張;增設血液透析日間中心,提供16張日間病床;日間手術中心附設4間符合現時標準的手術室;強化內科、老人科、外科、婦科、骨科及紓緩治療科等住院服務。

  中長期而言,他們爭取在黃大仙區內尋找合適的地方,興建全科急症醫院;爭取保留伊利沙伯醫院提供醫療服務,及盡快啟動「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重建黃大仙醫院。

  對備受區內街坊關注鑽石山配水庫用地規劃,越毅強表示,民建聯黃大仙支部團隊上月向黃大仙居民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有六成居民關注未來交通配套規劃等,例如增設與港鐵接駁的便捷行人通道;增設不同的社區設施,包括新型街市及商場、康體及遊樂設施、護老設施等。他建議,政府可以考慮在雙鳳街、沙田坳道、慈雲山道等增加或擴闊道路出入口或道路,以加強數條道路之間的連接,分散車流,避免因人口大幅增加,令慈雲山區的交通問題進一步惡化。

  促完善彩虹重建規劃

  有消息指已有60年歷史的彩虹邨將重建,也是區內關注的問題。由於附近的寮屋區牛池灣村重建在即,還有牛池灣前聖約瑟安老院用地發展規劃,意味着整個彩虹區將會有極大變動,人口大增。因此,越毅強認為彩虹區應要有完善的整體規劃,而非任由彩虹邨、牛池灣寮屋區重建跟隨私樓自由獨立發展,興建步伐和規劃需要有序進行。

  此外,目前彩虹迴旋處及行車道是九龍東塞車黑點之一,民建聯團隊希望政府可以透過區內不同項目的重建和發展,做好交通規劃,包括在彩虹邨原址新建的屋邨,一併擴闊迴旋處及行車道,並配合未來興建東九龍線彩虹東站,解決新清水灣道長期塞車的問題。

  談到對未來區議會的期待,越毅強表示,新一屆區議會是完善地區治理的第一屆區議會,希望未來的區議會可以在社區規劃、交通配套設施等方面,發揮好市民與政府溝通的橋樑工作。擔任區議員者,應該將市民的真實訴求反映給政府,協助政府制訂更多「貼地」政策。

  報名參選黃大仙東的還有莫嘉傑、蘇靖然、譚美普。莫嘉傑近日積極在區內擺街站,他的口號是以排解民生憂難為己任;蘇靖然標榜自己是「年輕素人」,在香港土生土長;譚美普從事地區工作15年,其間曾任區議員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