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館】 古代地理學家徐霞客

王正亮
有時久學五行推算後,總覺得學習五行推算就像學一套五行語言及語法一樣,由本體定義——木代表一切生命;火代表理想及脾氣;土代表堅固、誠信;金代表武器、武力、探險;水代表慈愛、任意隨意!到整體姓名的語法——姓氏,本體習性行事風格,至第二字描寫親密關係的特性及自己的次行事風格,到第三個尾字代表最後行事風格的取捨及較疏離人物的特質。
要形容一個重原則的人,就是「土」。所以,當土受傷,就是一個會破壞傳統價值及充滿執念的人!當一個人脾氣大, 自然是火的屬性,但受生,就會有動力、理想,火是能量故。而光明可照見一切,自然也是好學的特質,而描寫一個積極個性的人,所謂最佳的防守就是進攻,自然非常進取,唯物有為主義;受剋就會雙重標準,欺負弱者。
而本文主角徐霞客,當姓名翻譯了五行,就可用五行的語言描寫此人之特質及行事風格,「徐」字屬己土,「霞」字屬丙火,「客」字屬庚金:
徐 己
霞 丙
客 庚
1)己土固執非常的人﹔
2)因丙火陽火過分生己土,即脾氣、理想使然,喜歡發現新事物。
3)庚金在腳,即喜歡冒險探索!
亦正因庚金也是現實主義者,眼見世不可為的朝政,當時的取捨如下 :
當明王朝鬧得污濁不堪之時,在江陰一帶有個青年,不滿朝政腐敗,不願應科舉考試、謀求仕途,卻立志遊歷祖國的名山大川,探索自然的奧秘。他就是我國歷史上傑出的地理學家—徐霞客。
徐霞客(1586年~1641年),名宏祖,字振之,別號霞客,江陰(今江蘇江陰)人。
徐霞客出生於縉紳富貴之家,從小就特別喜愛看歷史與地志和山海圖經、遊記、探險記一類書籍。幼年的徐霞客深深被這些書籍所打動、吸引,下決心要做一番不平凡的事業。
由於徐霞客祖上幾代為官,加上當時走仕進之路被認為是讀書人的正道,所以少年的徐霞客也免不了要參加科舉考試,但是通向仕途的大門並沒有向徐霞客打開,失落之餘,他下定決心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傾注在地理研究上。
徐霞客在研讀古代地理書籍時,發現其中很少有介紹各地的自然地理景觀,尤其是邊遠地區情況的書,他覺得這是個不小的遺憾。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22歲的徐霞客背上行裝,從此開始了外出旅遊的征程。
在此後的30餘年裏,徐霞客差不多每年都要外出旅遊考察。他不辭勞苦,萬里遐征,北履燕冀,南涉閩粵,西北攀太華之巔,西南抵雲貴邊陲。這位孤膽旅行家的足跡遍及全國,到過現在的江蘇、浙江、山東、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北、 湖南、貴州、雲南、北京、天津和上海等19個省市。徐霞客外出考察得到了他家人的大力支持,特別是他母親持續不斷的鼓勵。母親在70歲高齡時,還滿懷豪情陪徐霞客遊覽了荊溪、勾曲(今江蘇宜興一帶)。
在考察過程中,徐霞客不僅經歷了大自然的嚴酷考驗,而且時時受到種種人為因素的挑戰。他曾經3次遇盜,4次絕糧,幾乎因此而斃命。但是,所有這些困難都沒有讓他停下腳步。
明崇禎九年(1636年),是徐霞客外出旅遊考察中頗具意義的一年。51歲的徐霞客從家鄉出發,途經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廣西、貴州並到達了此次旅遊和考察最遠的地方——雲南,歷時5年。這次外出考察,是徐霞客一生中最後一次,也是為期最長的一次。
有一次,他在湖南茶陵聽說當地有個麻葉洞,當地人說洞裏有神龍或者精怪,沒有法術的人,都不敢進洞。徐霞客不信神怪,他出高價僱當地人當嚮導,進洞考察。正要進洞的時候,嚮導問他是什麼人,徐霞客告訴他自己是個普通的讀書人。嚮導聽後嚇得直往後退,說:「我以為您是什麼法師,才敢跟您一起進洞。原來你是個讀書人,我才不冒這個險呢。」
徐霞客也不勉強他,帶着自己的僕人舉起火把進了山洞。村裏的百姓聽到有人進洞,都擁到洞口來看熱鬧。徐霞客在洞裏考察了很久,直到火把快燃盡才出來。圍在洞口的百姓看他們安全出洞,都十分驚奇,說:「我們等了這麼久,以為你們被妖精吃了呢。」
徐霞客在西南漫遊的時候,除了隨身帶一個僕人外,還有一個名叫靜聞的和尚和他們做伴。有一次,他們在湘江乘船的時候,遇到了強盜,行李財物被搶劫一空,靜聞和尚也受了傷,在半路上死去。到最後,連他隨身的僕人也離開他逃走了。但是這些挫折絲毫都沒有動搖他探索自然奧妙的決心。
在最後一次考察中,徐霞客因「久涉瘴地,頭面四肢俱發疹塊」,染上重病,後來「二足俱廢」,不能遠行了。1641年,徐霞客病逝。
在長期遊歷生涯中,不論旅途多麼勞累,情況如何艱險,他都堅持把當天的經歷和考察情況記在日記裏面。在日記裏面,徐霞客以清新奇麗的文字描摹大自然的瑰麗多姿。這些日記凝聚着徐霞客大半生的心血和成果,是不可多得的原始資料。可惜的是,他生前來不及整理,日記原稿大都散佚了。後來經過數次整理成書,就是聞名於世的《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遊記》被譽為「古今遊記之最」,全書共20卷, 60多萬字。《徐霞客遊記》以日記體裁詳細地記錄了徐霞客旅行生涯中的所見所聞,真實而生動地記述了他所到之地的地質、地貌、水文、氣候、動物、植物以及少數民族的經濟狀況和風俗習慣等,是他30多年堅持不懈地研究和探索自然奧秘的總結。遊記的內容豐富多彩,記述翔實準確,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很高的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