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冀獻力傳承中華文化精神

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賽區頒獎典禮 242學生獲獎
第十四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賽區頒獎典禮昨日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賽馬會演講廳舉行,共有242位學生獲獎,25間學校獲得「最積極參與學校」團體獎,28位教師獲得「最佳指導教師獎」。有得獎學生表示,感謝老師一直以來的教導和陪伴,不僅指導自己不斷精進書法水平,更讓自己深入理解中華文化的魅力,如果有機會,希望自己可以為這項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盡一份力。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顏琨
是次比賽由魯迅國際發展中心、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組委會主辦,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承辦,九龍地域校長聯會、香港島校長聯會、新界校長會、香港教師會、中華教育文化交流基金會、香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會、馬相伯天俞教育基金會為合辦機構,香港青少年知行書院為執行機構。
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總編輯李大宏,魯青獎香港評審委員會主席、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主禮並致辭(見另稿)。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九龍工作部副部長李文彬、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主席駱勇等出席。
學習書法多年 深感中華文化魅力
獲得魯迅青少年文學獎書法特等獎的學生胡晶鈺從9歲開始學習書法,「說實話我的起步不算早,但日積月累,細水長流。周末和北京的書法老師上網課,平日放學後堅持練習,不知不覺6年就過去了,毛筆已經用壞了幾十支。」
說到這裏,她說要感謝父母帶她來港讀書,才能堅持寫書法。「每次看到很多以前在北京一起學書法的朋友們,現在因為學業太忙,寫的時間越來越少,不得不放棄時,我都十分感激父母,讓我有時間和精力一直堅持這個興趣愛好。」
獲得這項榮譽離不開她對書法藝術的熱愛,「我對寫好每一部作品或甚至一個字的執着,我喜歡寫字不僅因為它是一個很美的藝術形式,同時它也是我抒發情感和調整心態的方式。感謝我的老師一直以來的教導和陪伴,不僅是指導我不斷精進書法水平,更讓我深入地理解了中華文化的魅力,如果有機會,我希望我也能為這項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盡一份力。」
來自聖保羅男女中學的學生孫文謙參與了「走進嶺南書寫中國」香港青少年文學交流營,前往佛山、廣州等地了解嶺南優秀文化。他表示,「第一天的行程參觀了黃埔軍校,這所陸軍軍官學校創校於危難之時,多年來培育了很多出色的軍事人才,如十大名將之一的徐向前等,同時也有很多的歷史名人擔任要職,例如孫中山、周恩來等。」
「想着當年的黃埔學生在苦難中仍心繫家國,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國家貧困落後時他們依然愛國,如今國家富起來更逐漸強起來,我們不是更應該以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為榜樣嗎?」在孫文謙看來,幾滴嶺南文化的水既滋潤了文化心田,也豐富了學識修養,讓他見識到中華文化大海的煙波浩渺。
魯迅長孫、魯迅文化基金會會長兼秘書長周令飛今年首次來港出席頒獎典禮。他在致辭時表示,樂見魯迅青少年文學獎在未來的日子裏取得更豐碩的成果,為展示香港青年朝氣蓬勃的面貌,寫好香港故事中的重要一頁,為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為中國鏈接世界,充分向國際社會展示中華民族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作出積極的貢獻。
他介紹,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賽區誕生於新冠疫情期間,3年以來,在工作開展上並不是很容易,但在各方力量的支持和全體人員的努力下,一切進行有序,全部工作按照計劃完成。每年參與的青少年朋友也有增加,第二年增辦書法比賽,今年增設非母語組賽事,都是很好的嘗試。
同時,香港賽區更組織同學參與一系列的文化體驗活動,如「走進嶺南書寫中國」,還組織了教授專家來給同學們上課,讓孩子們開拓眼界,活躍思維,為未來的人生作好準備。
周令飛強調,「路是人走出來的,香港朋友勇於探索,不但取得可喜的成績,更難得的是收穫了寶貴的經驗。今天曾參與魯青獎的同學們組成了青語同學會,凝聚力量,成為推動新一代文化建設的一支生力軍。我願大家在創作的路上邁開大步,走得更遠,走得更穩,推動生活的彩筆書寫你們靚麗的人生。
典禮上,《青語——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賽區)獲獎作品選集2021/2022/2023》宣布發布,聚集曾參與魯青獎的同學們而組成的青語同學會宣布成立,首屆同學會總幹事在會場集體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