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施政藍圖2023】塑國際級文化品牌 增強香港城市內涵





業界冀「弘揚中華文化辦」培育本地優秀創作
行政長官李家超25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提出了八個藍圖和綱領,其中一個是《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同時,亦為支援和支持大型發展項目而設立六個辦公室,包括「文創產業發展處」和「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着力推動文化藝術及創意業界產業化發展。「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專責策劃及舉辦推廣中華文化和歷史的活動,除籌辦展覽外,亦會推動粵劇、電影等數碼化進程,並於明年起舉辦「中華文化節」。
另一重點是推出「重點演藝項目計劃」,支持本地大型重點表演藝術創作長期公演,目標是培育代表香港的世界級演藝作品及國際文化品牌。業界喜見政策有實質和前瞻性,盼望政府在推行過程中與業界加強溝通,增加撥款支持更多香港藝團、書畫藝術家到外地演出及參展,重點培育本地優秀創作,簡化資金申請程序,為業界拓展更多機遇。 ◆香港文匯報副刊部
【文化界】盼簡化資助申請程序 關注排練及演出配套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依江、張岳悅、吳綺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會成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專責策劃及舉辦推廣中華文化和歷史的活動,「中華文化節」將包括特色戲曲和本地優秀表演等等。
香港藝術發展局副主席楊偉誠博士認為特首這份施政報告有實質,也有前瞻性,特別在文化產業有大助益:「成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和舉辦『中華文化節』可以令香港人多些了解國家的發展史,提升歸屬感和國民意識,消除內耗,未來向上發展。」他指出,目前的香港需要一些代表性劇目,無論是歌劇、話劇還是粵劇,以吸引外來遊客,也為城市增加文化內涵。「比如像《大狀王》這樣的劇目,將其產業化、商業化,從營運中獲得收入,賺到足夠的營運基金,從而可以自給自足。政府亦可以設立基金重點培養這些項目,或主動鼓勵商業機構融資推行這些計劃。」
楊偉誠在電影方面也提出見解,認為可以在「開拓內地電影市場資助計劃」支持下,加強開拓內地市場、加強與歐洲及亞洲創作合拍片的機會。他說:「為促進香港電影和藝術作品的國際化,香港藝術發展局亦會負起國際交流的使命,將香港表演及展現團體帶到世界各地,例如明年的香港表演藝術博覽會,一方面會將香港及中國的藝術文化推廣到其他地區,另一方面可以引入海外具質素的藝文項目,給本地、內地及國際的藝術家,創造一個互相交流的平台。」
拓展海外關係將香港節目「帶出去」
香港天籟敦煌樂團創辦人及榮譽團長紀文鳳表示支持認同政府支援藝團的相關舉措,她認為要成就好的藝團或培養出好的藝術作品,一定要靠長期演出、長期與世界各地交流,才能長期有發展新創作的機會。樂團常赴內地交流演出,她說:「在外地演出有一定困難,因為要適應不同背景下的劇場運作,以及文化內涵。每個地方有其獨特的文化運作方式,因此演出都要適當調節,包括呈現手法、舉辦何種周邊活動等。」她希望政府在增加文化交流撥款之餘,亦能更加積極與海外更多劇院及院線建立關係,將好的「香港節目」帶出去。
她坦言,樂團找排練場地是一個很大的難題,現在政府提出「藝團借用學校場地試驗計劃」會對場地問題有所助益,但也要關注配套措施:「不同藝術形態對於場地的要求很不一樣,而且除了排練,藝團也需要儲物、放置樂器的空間,如果學校都可以相應地開放申請這類空間,對藝團的幫助會更大。當然,作為補償,我認為藝團都應該為學校提供一些文化活動,甚至成為『駐校藝團』,幫助發展下一代的文藝愛好者。」
揚鳴粵劇團藝術總監劉惠鳴表示,政府支持大型表演創作,鼓勵長期公演,可以提升香港劇團國際競爭力,不過她也指出:「以香港劇團的經營模式,可能大部分劇團都暫時未必能受惠,但有此項目,可鼓勵大家踏出一步。」她過往曾帶團在內地演出,她認為前往外地演出,有助加強各地文化交流與合作,為劇團提供更多機會和平台。但通常在當地開拓,觀眾、宣傳、售票、運送布景等行政事項比較難處理,她希望政府在增加文化交流撥款之餘,也可以對這些事務施以支援。
關於開展「藝團借用學校場地試驗計劃」,她指香港藝術發展局亦有此類學校夥伴計劃,此項目助團體有個發展落腳點,若學校能進行多方面配合,以及簡化申請程序,相信會吸引更多學校及劇團參與,也可幫助推動學生接觸藝術。她也希望未來政府能適當支援排練經費,以便增加台前幕後排練的次數,使表演達到更高水平。
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做好文化節
香港獅子山文藝協會會長梁君度說:「特區政府能為藝術家到外地參加展覽活動提供支持非常好!我們經常都有到內地城市或外國組織舉辦書畫展或參加藝術活動,往往因缺乏資金而難以進行。」他透露自己正籌劃內地舉辦《書國安法》書法展,組織來自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書法家參加,期待展覽活動如果能得到經費支持就可以辦得更為成功。他提出:「關鍵是經費申請要有靈活性,比如不是每個藝術團體都有銀行賬戶,政府可否有機制報銷費用呢?是否可以有更明確的指引令團體熟悉申請流程?這都需要政府部門與藝術團體和藝術家多溝通。」
「丹青承南漢服社」上月曾受邀參與《香港同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文藝晚會》中「華夏霓裳展風姿」部分的籌備、造型設計及禮儀工作,理事長田杰表示,今年的施政報告對熱愛中華文化的人士來說無疑是好消息,「我們相信在特區政府的支援下,能夠讓更多香港市民認識中華文化,了解自己民族的歷史,找到自己的根,加強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知來處,明去處,承炎黃,載華夏』。我們認為『中華文化節』的重點在於透過趣味的方式,結合ArtTech等技術,加入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元素,以深入淺出的手法還原真實的歷史。」
「時裝周」盛事化推動香港創意設計
施政報告中還提及將舉辦「香港時裝設計周」,成為推廣香港時裝及紡織設計品牌發展的旗艦盛事。對此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會長楊棋彬表示,這對時裝界來說是一件好事,將香港時裝設計周盛事化,將以前沒太重視的創意設計,藉舉辦盛事推廣開去。他分享道,一向以來,香港都有每年舉辦「香港時裝周」,主要是定位國際業務,吸引海外買家來港,提供時裝資訊、客源、接單等,今次施政報告中提到舉辦「香港時裝設計周」,即除了傳統的客源、供應鏈、產品及品牌等方面,更蘊含「創意」元素,可以說是「香港時裝周2.0」,將香港作為中介角色,達到一條龍服務,創意人才支持參與,吸引年輕時裝設計師入行。同時,將「香港時裝設計周」盛事化,凝聚外來人才,互相交流,讓香港時裝設計文化走向不同地區及城市,有助鼓勵行業發展得更好。
【電影界】相信注資利開拓新市場 提升影人專業技能和創作能力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葉衛青)施政報告提出設立「文創產業發展處」,以產業導向為原則,積極推動文化藝術及創意業界產業化發展。為「電影發展基金」和「創意智優計劃」共注資43億元。
香港電影發展局主席王英偉博士表示非常支持,並與「文創產業發展處」緊密合作,積極支援業界長遠發展,透過基金推出「開拓內地電影市場資助計劃」及「歐亞文化交流電影製作資助計劃」兩項措施,前支持香港和內地文化企業投資、推動香港導演的製作和發展內地市場,後則能促進香港業界與國際電影人的深度交流及互相切磋學習,製作出富香港與歐亞文化的電影。「期待透過新措施,香港電影業界擴闊視野,能製作更多能進入內地及國際市場的電影。」
導演李力持稱,政府注資對年輕導演的第一部作品幫助很大,應大力支持,「資助香港與外地合拍電影,這方面跟隨內地政策走就無錯。」
東方影業董事黃百鳴留意到施政報告中政府這次加碼至43億元去推動電影業發展,他表示很高興兼特別點讚政府,相信「開拓內地電影市場資助計劃」能讓更多電影年輕工作者有機會進入大灣區市場。他又說:「大灣區有8,000萬講粵語的人口,過去一年我也曾帶同電影發行及製作協會實地考察大灣區,幫助兩地電影業人員交流,相信政府這次推動電影業的政策可以讓港影人有更大的空間去拍攝更多優秀作品。」
資深製作人葉汶萱對政府資助與內地及亞歐合作拍攝的舉措持積極態度:「合作拍攝能使香港電影在更廣闊的市場中獲得曝光,增加電影作品的國際影響力,這將有助於香港電影行業的發展,提高香港電影人的知名度和競爭力。香港電影人也將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製作體驗和商業模式,與不同地區的電影工作者交流和合作,這有助於他們借鏡其他地方的技術、創作理念和經驗,從而在國際市場上有更多的機會,持續探索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政府資助能使電影工作者更好地發揮創意,提高製作質量,這對產出更具實力和競爭力的電影作品至關重要。新政策對香港電影業的開拓是積極舉措,將推動香港電影創作的多樣化和創新,帶來更多機遇與發展。」
資深影視投資製片人謝百航認為,政府注資可支持電影製作、發行和市場推廣等,這對創作新作品及提升整體電影產業的競爭力都很重要,然而審批及監管過程可以更公開透明。「更多資金和資源可以用於提供更多培訓課程、工作坊和獎學金,培養和吸引更多的電影人才,這也有助於提升香港電影人的專業技能和創作能力。同時,政府可以促進更多內地與香港合作項目的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持和資源,加強兩地電影業的交流和合作,互相學習和分享資源,共同創造更具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中國作品。」
【體育界】點讚着力推本地運動發展 體育盛事成就旅遊新品牌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正謙)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宣布,除了文體旅局會繼續推展去年提出的《體育及康樂設施十年發展藍圖》,提供多項康體設施如體育館、運動場和公園外,還計劃興建能舉辦國際級別比賽的游泳館,以及設有劍擊訓練及比賽設備的體育館,並為教練提供更多接受專業培訓和實習的機會。他還稱讚港隊在多項大賽中表現出色,強調政府將繼續以精英化、專業化、盛事化、產業化和普及化推動本港體育發展。港協暨奧委會對施政報告中有關體育的措施表示歡迎,承諾將積極配合特區政府推動本地體育發展。
中國香港劍擊隊總教練鄭兆康表示,新劍擊場館對本地劍擊運動發展至關重要,有助業界舉辦更多本地以至國際賽事,感謝政府聆聽到劍擊界的訴求並迅速作出回應。他認為興建新劍擊館將有助提升香港劍擊運動整體水平:「新場館對香港劍擊發展非常重要,我們現在要舉辦比賽尋找場地有一定難度,而且將場地改裝成適合劍擊比賽要一定成本,未來兩年將有大師賽及青年世界盃等賽事在香港舉行,有新場館我們就有能力舉辦更多國際賽、青年賽以至學界比賽,有助提升香港劍擊整體水平,很高興政府聆聽到業界聲音並迅速作出回應。」
港協暨奧委會副會長、立法會議員霍啟剛認為,港隊在杭州亞運成績優異離不開背後團隊的貢獻,樂見施政報告重視專業化發展,相信有關措施有助促進體育產業化進程發展,未來期待檢討教練資歷架構及與更多機構合作,令運動員和教練的培訓覆蓋能夠持續拓闊。此外他亦期待體育盛事化方面未來繼續優化,通過「M」品牌活動與旅遊產生協同效應,成就更多嶄新的旅遊品牌,吸引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