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30名大學生做志願服務 港大生蕭瑤:很有成就感 科大生羅苑彤見識數字化技術


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通社報道,本屆亞運會共有3.76萬名賽事志願者,當中大部分都是各大高校的學生。香港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派出近30名志願者,為亞運的完滿舉辦貢獻力量。香港大學此次共派出13名志願者,蕭瑤和何錦良就是其中兩位;他們總結本次亞運的體驗及感受是:氛圍濃厚、應變力強、人們友善。「這是亞運會第110周年,非常有意義,我希望(我的)參與(能夠)成為國家歷史的一部分。」來自香港的亞運志願者蕭瑤說。
志願者需要通過培訓和測試
在正式開始工作之前,志願者們需要完成系統培訓。包括755分鐘視頻學習、儀容儀表課程等;之後,需通過100題通用測試,及80題心理測試,才能正式被篩選到參加志願服務。抵達杭州後的前幾天,亞組委會找來專業禮儀老師,指導怎樣和觀眾交流,並回答他們的問題。
蕭瑤被分配在信息服務崗位,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工作可以為觀眾蓋一個由亞運四個場館拼成的紀念章,儘管每天要蓋上千個,但看到觀眾心滿意足時,她就很有成就感。
她提到,大會原本沒有這個崗位,但看到觀眾的需求很殷切,便臨時設崗,因此感受到國家的應變能力很強。而這是她第一次來到杭州,這也激發她今後研究杭州歷史建築的興趣。
何錦良的工作是貴賓接待,主要在VVIP區域接待重要人士。他提到,此行最大收穫就是與同在「小蓮花」服務的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生成為非常好的朋友。而他在前一天當選志願者「每日之星」,是他近幾日來最有成就感的事。來杭州之前,何錦良一直認為杭州就是一座極具文化底蘊的城市;但經過幾天的工作,他真正體驗到一個科技日新的杭州。「當文化和科技交融、歷史和現代結合,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前射箭運動員陳睿欣當志願者
陳睿欣及羅苑彤來自香港科技大學。陳睿欣自身是射箭運動員,之前有參加過港隊的亞運選拔。未能以運動員身份出戰亞運的她出於對參與國際賽事的熱愛,非常想到亞運感受一下。她說,以前作為運動員,做好自己就可以;但現在是一名志願者,雖然自己能力好小,但大家一起合作,就可以令這樣大的賽事成功。
「在比賽現場,當所有人為中國隊或中國香港隊打氣,一股能量由心底而發。」羅苑彤特別指出,來之前,通過網絡已經了解內地有數字化的發展,到杭州之後更加深刻見識到,包括開幕式用的數字化,VR等技術,有很強的環保意識。她稱,會與香港的朋友分享讓他們來杭州,「這裏好靚、交通好方便,是一個可以放鬆的城市。」
在「小蓮花」志願者服務休息室,一些港青志願者會利用休息時間寫作業。與內地各大高校正值假期不同,香港的學生志願者需請假過來服務,並利用休息時間補課。即使如此,這些港青都一致認為:杭州,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