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全球支付份額3.47%創新高



國際化成果顯現 多國對華貿易不再用美元結算
儘管8月份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跌破7.3關口,但無阻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穩步向前邁進。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最新數據顯示,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在8月升至創紀錄新高的3.47%,連升7個月,國際排名維持全球第五大最活躍貨幣地位,進一步逼近第四位的日圓(3.68%)。◆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
具體來看,與7月份相比,人民幣支付金額總體增加了18%,同時所有貨幣支付金額總體增長了4.02%。Swift數據還顯示,8月,在主要貨幣的支付金額排名中,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圓分別以48.03%、23.22%、7.14%和3.68%的佔比位居前四位,人民幣以佔比3.47%維持第五位。此外,若以歐元區以外的國際支付作為統計口徑,當月人民幣位列第六,佔比2.59%。
7月份人民幣全球支付佔比為3.06%,連續六個月上升。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司長金中夏稱,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五大儲備貨幣、第五大支付貨幣、第五大交易貨幣和第三大貿易融資貨幣。7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的佔比再次突破3%。從貿易看,今年1月至7月份,貨物貿易中人民幣結算的佔比達到了24%;從投資看,到6月末,境外主體配置人民幣資產餘額已經達到9.8萬億元。
美元信用降 多國減少使用
今年以來,人民幣國際化捷報頻傳,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明顯提升。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近日指出,當前人民幣國際化取得進展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地緣政治形勢的變化。俄烏衝突以來,美國及其盟國凍結俄羅斯中央銀行3,00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措施,美元「武器化」徹底破壞了國際貨幣體系依託的國家信用,俄羅斯銀行把大量外匯儲備轉為人民幣資產,用中國人民銀行建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代替紐約的CHIPS系統。近日,俄羅斯官方表示,本國貨幣在俄中支付中的份額已達到80%。
另外,今年以來,不少國家同中國人民銀行簽訂了建立人民幣離岸清算銀行、貨幣互換和使用當地貨幣結算的協議。這些協議,特別是貨幣互換協定,無疑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大進展。
6月30日,阿根廷政府宣布,當天使用特別提款權和人民幣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償付27億美元到期外債,這是阿根廷首次使用人民幣償付外債。5月16日,來自阿聯酋的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在廣東順利接卸,成為中國首單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口液化天然氣。4月份,阿根廷經濟部長馬薩宣布阿根廷將停止使用美元來支付從中國進口的商品,轉而使用人民幣結算。3月,拉丁美洲最大的經濟體巴西宣布將直接用人民幣—雷亞爾結算中巴之間的貿易和金融交易;中國海洋石油與道達爾能源達成首單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口液化天然氣(LNG)採購交易,標誌着我國在油氣貿易領域的跨境人民幣結算交易探索邁出實質性一步。2月,伊拉克央行提出允許以人民幣直接結算該國對華貿易,以此改善外匯儲備。
支付 儲備 計價職能均居前列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指出,從國際貨幣支付、儲備和計價這三大職能看,目前人民幣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第五大儲備貨幣,但從計價看,距離美元、歐元、日圓、英鎊仍有很大差距。
對於下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張明建議,要推動大宗商品現貨、期貨交易的人民幣計價和結算,要在離岸和在岸市場加大向外國機構投資者提供高質量人民幣計價金融產品的力度,比如提供更多國債、金融債、東部省份的省級地方債等。另外,在RCEP和「一帶一路」合作夥伴區域推廣人民幣支付清算系統,把產業鏈重構、培育人民幣真實需求、推廣人民幣支付清算系統三者融合,逐步降低對SWIFT系統的依賴。另外,目前內地一些房地產企業在離岸市場債券違約,正在降低人民幣資產的聲譽,應當盡快遏制住民營房企流動性危機。從更長遠看,還要保持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較高速增長,進一步增加人民幣金融市場的廣度、深度和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