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教與學】勤說普通話 愈講愈自信

全面通關後,香港與內地的互通愈加緊密,從工作到吃喝玩樂,普通話使用更頻繁,能講普通話也更為重要了。
學習普通話,多接觸尤為重要。看新聞、財經、旅遊節目、紀錄片、電影、電視劇等,一部手機,可隨時隨地聽到普通話,從中不僅學習字詞發音,更能了解內地不同地域的文化。
先跟大家分享一件事來說明聲調的重要性。有天在尖沙咀星光大道,見到一位說普通話的媽媽帶着小女孩,她問一位講粵語的女士:「請問往哪個方向走是海港城?」女士熱心地說:「你往哪邊走,哪邊。」女士邊說邊用手指着,那位媽媽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小女孩很有禮貌:「謝謝阿姨!」女士笑咪咪地望着女孩:「好靚的小朋友,怪!怪!」
不少香港人講「這zhè、那nà、哪nǎ」三個字的聲調掌握不好,這zhè、那nà兩字是去聲,即四聲,不能讀成上聲,即三聲,讀成zhě、nǎ就錯了。這zhè、那nà是肯定的指向,哪nǎ是未知的指向,讀錯聲調意思大不同。
我們回帶,練習一遍女士的那句話:「海港城在那nà邊。」至於女士想讚女孩很「乖」guāi,聲調是陰平,即一聲;不能讀成去聲,即四聲guài 「怪」。
說好普通話需細心聆聽,揣摩生字是否送氣、口型等變化,做到咬字清晰,再反覆練習。
讓我們一起練習一些生活中常說錯的字句:「拍照」pāi zhào 不是「怕叫」pà jiào;「肚子」dù zǐ不是「兔子」tù zi;「開會」kāi huì不是「開胃」kāi wèi;「苦瓜」kǔ guā不是「浮瓜」fúguā。
「解釋」jiě shì不是「蓋世」gài shì;「人群」rén qún不是「人困」rén kùn;「打折」dǎ zhē不是「打劫」dǎjié;「拆禮物」chāi lǐwù不是「差禮物」chà lǐ wù;「剩下」shèng xià不是「行俠」xíng xiá;「日出」rìchū不是「一齣」yìchū;「鑽石」zuān shí不是「暫時」zàn shí;「比賽」bǐ sài不是「比菜」bǐ cài ;「尺寸」chǐ cùn不是「扯春」chě chūn。
大家在練習時,一個詞語用粵語和普通話相互對比練習,這樣學習起來就不那麼悶了,也能增強對詞語的記憶。更重要的是練習一種語言,要勤於打開嘴巴說,才能越說愈自信、愈流利!
◆宋好